首页 > 人物名人 > 福建名人

许卓然 [公元1885年-1930年]

时间:2021-09-21 分类: 福建 查看: 348

许卓然(1885~1930年),别名寄生,曾化名李华、树华。泉州西郊马加坡村(今属北峰街道)人。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生。父亲许培村,清季诸生。因不堪封建宗族欺压,全家迁入泉州城内花棚下,开设私塾教授生徒。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许卓然往厦门紫阳学堂任教,并加入同盟会。光绪三十二年春,奉命回泉州创设组织,发展会员。与同盟会会员在小开元寺筹办西隅学堂,作为泉州同盟会秘密会所。
宣统三年(1911年)五月,许卓然在清源山赐恩寺主持召开革命党人秘密会议,讨论光复泉州计划,建立革命武装。同年九月初,中国同盟会泉州分会在西隅学堂正式成立。泗水华侨蒋以麟为会长,黄中流为副会长,许卓然为组织股长。
九月十七日晚,许卓然、陈清机、陈少宝等人组织的安海革命军发动2000多民众-,围攻焚烧捣毁都司衙门、清军汛防营地、大小武衙门、粮局和分县衙门。九月二十八(11月18日),泉州和平光复(参见叶青眼传注①。)。
民国元年(1912年),泉州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许卓然与一部分革命党人组织共和实进会,在打锡巷考棚(清泉州府贡院,今鲤城区人民政府驻地)开设新民阅书报社,又往厦门与陈清机等人创办《声应报》,鼓舞民气,拥护共和。
袁世凯窃国,二次革命兴起。许卓然拥护福建独立,响应讨袁。民国2年9月,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取消福建独立,查封《声应报》,通缉许卓然。许卓然从香港转赴上海。是年除夕又回泉州,派傅振箕(即傅无闷)往日本东京晋谒孙中山,请求加入中华革命党。孙中山指示,利用福建地方武装反对李厚基。时革命无法进展,许卓然再赴上海。民国4年4月,许卓然回泉州,创办泉州第一份报纸《新民周报》。5月,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许卓然抨击日本侵略和袁世凯-罪行。李厚基电令泉厦驻军查缉。许卓然走避泉州郊外。同年秋天,永春人宋渊源奉孙中山之命,从香港回厦门同许卓然、叶青眼等人筹组中华革命党福建支部,并策划拥护福建巡抚许世英驱逐李厚基。许卓然奉命前往福州运动,后因福州仓前山的秘密机关被官方破获,许卓然在-追捕下侥幸脱险。
12月,孙中山委任许卓然为福建护国军统筹部部长。翌年4月,许卓然在闽南组建下游护国军300余人。后因战争失利,护国军的骨干或战死或被捕,不久,全军星散解体。
民国5年6月2日,泉州驻军马步云部兵变,杀害平民30余人,群情激愤。许卓然紧急召开公民大会,逼使军部赔偿死者丧葬费。此时孙中山密函许卓然组建靖国军,许卓然即往内地,与杨持平、林翰仙等人于民国7年组成闽南靖国军,许卓然为第二路司令。民国8年,许卓然卸去二路司令职务。同年4月,与陈清机在安海镇筹组闽南民办汽车路股份有限公司。
民国11年,陈炯明叛变。许卓然赴上海晋谒孙中山。孙中山提出“合力倒李厚基”的策略。因此,许卓然调解在上海的方声涛、宋渊源的矛盾,又说服在上海的李厚基部第十旅旅长臧致平倒戈反李。事后即回泉州,招集旧部组织自治军。不久,许崇智率东路讨贼军进入福建,臧致平宣告独立,李厚基仓惶北逃。泉州自治军击溃张清汝第一混成旅。
民国12年,许崇智率师回粤。孙中山派廖仲凯来泉州,将自治军改编为东路讨贼军第八军,委任许卓然为泉州卫戍司令,后改为泉州警备司令,奉命率秦望山部赴广东潮州、汕头救援东路讨贼军。兵至平和县,被敌人包围。秦望山突围,许卓然在当地藏匿3个月回厦门。又委任许卓然为中央直辖区第五军军长。陈炯明叛乱平息后,许卓然脱离军队工作,致力党务。
民国13年1月,孙中山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许卓然当选为福建省代表,任筹备福建党务特派员。3月间,许卓然在厦门鼓浪屿龙头路开办图书馆秘密办理党务,同时创办鼓浪屿光华小学,作为活动基地。4月,组建福建省临时党部筹备处。
民国14年6月6日,临时省党部举行厦门各界人民声援上海“五卅”惨案大会,许卓然以临时省党部代表身份在大会上讲话。
6月8日,中国国民党福建临时党部在厦门成立,许卓然等人被选为执行委员。
继而《声应报》复刊,许卓然再创办《民钟报》、《江声报》;又创办厦门中山中学。
民国15年1月,许卓然在广州举行的中国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作关于福建党务报告。同年冬天,北伐军入闽,许卓然卸去省党部职务。同时竭力反对东路军总指挥何应钦收编福建各部民军为新编军。民国16年4月,蒋介石在全国范围内制造“清党”运动。新编军政治部主任冷欣便罗织许卓然、秦望山“清党不彻底”的罪名,许卓然避往上海。
新编军系出自地方武装,匪性难改,继续为害地方,海外华侨深恶痛绝。许卓然和秦望山赴南京控告,不得解决。后来十一军调驻福建,许卓然求助军长陈铭枢,方将新编军缴械,为福建民众除一隐患。同时,又收拾流氓匪徒组建的泉州市卫队, 毙其中首恶14人。
民国17年,方声涛出任福建省政府军事厅厅长,委任许卓然为参议,兼全省禁烟委员会常务委员,派充漳泉禁烟专员。许卓然雷厉风行,禁种罂粟,禁运 ,沉重打击贩毒的台湾浪人。
民国18年春,许卓然与秦望山等人创办泉州黎明高中。6月,赴南京参加孙中山葬礼。
民国19年2月,红军入闽后,福建军阀内部矛盾日趋白热化,许卓然赴漳州与张贞磋商组织民团自卫。5月24日,往同安县与教导团团长萧叔萱协商整顿教导团。25日返回厦门,在太史巷丰镒钱庄门口遇刺,身中5弹,抢救无效,于翌日去世,享年46岁。
展开全文
标签: 近现代 泉州市 丰泽区
输入文字:
上一组:庄长恭 [公元1894年-1962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下一组:王天德 [公元1926年-1988年]
相关信息
李儒新

李儒新,光学专家。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1969年10月出生于福建省建瓯市,籍贯福建建瓯。1990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精密仪器系光电子技术专业,1995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获博,李儒新,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儒新简介,建瓯人物

林金泉 [公元1937年-2006年]

林金泉同志生平(1937-2006)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原邮电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林金泉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6年1月26日16时15分在广州逝世,享年69岁。林金泉同志是福建省建瓯县人,1937,林金泉,林金泉,林金泉简介,建瓯人物

黄承衍 [公元1914年-1984年]

黄承衍,原名火根,民国3年(1914年)7月出生于宁化县淮土乡沙灯下村。11~16岁替地主放牛、当长工,后又学打铁两年。民国20年11月,黄承衍参加淮土游击队,同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游击队编入红军二十二师,他当师部通信员,黄承衍,淮土乡沙灯下村,黄承衍简介,宁化人物

雷鸣 [公元1914年-1963年]

雷鸣,原名雷必发,参加红军后改今名,民国3年(1914年)11月出生在宁化县城郊乡连屋曹家屋村一个贫农家庭。父亲早死,为生活所迫,母亲招赘江西省宁都人氏兴作老为夫。后由兴作老领着他母子二人迁回宁都居住。雷鸣17岁参加红军。开始,雷鸣,雷鸣,雷鸣简介,宁化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