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赋曲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

时间:2021-12-28 诗词赋曲 查看: 492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
出处:《塞下曲六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全文: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翻译:
五月的天山仍是满山飘雪,只有凛冽的寒气,根本看不见花草。只有在笛声《折杨柳》曲中才能想象到春光,而现实中从来就没有见过春天。
战士们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晚上却是抱着马鞍睡觉。但愿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

扩展资料:
首句言“五月天山雪”,已经扣紧题目。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韩愈说“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赵嘏说“和如春色净如秋,五月商山是胜游”。但是,李白所写五月却在塞下,在天山,自然,所见所感也就迥然有别。
天山孤拔,常年被积雪覆盖。这种内地与塞下在同一季节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被诗人敏锐地捕捉,然而,他没有具体细致地进行客观描写,而以轻淡之笔徐徐道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无花只有寒”。“寒”字,隐约透露出诗人心绪的波动,何况寒风之中又传来《折杨柳》的凄凉曲调呢!
春天在边疆是看不到的,人们只能从笛曲之中去领受,去回味。《折杨柳》为乐府横吹曲,多写行客的愁苦。在这里,诗人写“闻折柳”,当亦包含着一层苍凉寒苦的情调。
他是借听笛来渲染烘托这种气氛的。诗为五律,依惯例当于第二联作意思上的承转,但是李白却就首联顺势而下,不肯把苍凉情绪稍作收敛,这就突破了格律诗的羁绊,以气脉直行,豪纵不拘,语淡而雄浑为其特色了。
展开全文
输入字:
上一篇:夏日绝句古诗的意思?
下一篇:三拼音节有哪些?
相关文章
王戎不取道旁李文言文翻译

王戎不取道旁李文言文翻译《王戎不取道旁李》文言文翻译: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

登鹳雀楼古诗

登鹳雀楼古诗【作者】王之涣【朝代】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爱意随风起 风止意难平什么意思

爱意随风起风止意难平什么意思爱意随风起是指对一个人的喜爱像吹起的风一样突然的到来,也指像风一样深厚,到处都是。风止意难平是指即使风停止了,但是我的感情仍然没有平复,表达对一个人感情比较久。所以爱意随风起,风之意难平主要就是表达对一个人长久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意思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意思是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竞相开放。出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原文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

杞人忧天翻译

《杞人忧天》翻译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依托,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

穿井得一人文言文翻译

穿井得一人文言文翻译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

西北望乡何处是的下一句是啥?

西北望乡何处是的下一句是啥?西北望乡何处是的下一句是东南见月几回圆《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全诗原文[唐·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出处:《塞下曲六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全文: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翻译:五月的天山仍是满山飘雪,只有凛冽的寒气,根本看

夏日绝句古诗的意思?

夏日绝句古诗的意思?夏日绝句古诗的意思答案是:活着就要做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人们到现在还在思念项羽,只因为他不肯偷生回江东。《夏日绝句》——宋代: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什么意思?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什么意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意思是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了。树是客观事物,风是不停流逝的时间,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