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名人 > 江苏名人

张翔 [中国科学院院士]

时间:2021-09-21 分类: 江苏 查看: 456

美国国籍,光电学家。1963年12月生于中国南京市。1996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长讲座教授、Ernest S. Kuh讲座教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纳米科学及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材料科学部主任等,中国南京大学人工微结构协同创新中心共同主任。201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12年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张翔是光电信息材料和器件专家,是信息超构材料和表面等离激元光子学方向的开拓者之一。代表性工作有:自然界中材料的光学折射率都是正的,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寻找负折射率材料但都失败了,张翔设计了银铝氧化物亚波长结构,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制备出具有光学负折射系数的三维材料,结束了有关负折射材料是否可能实现的争论(2008);将光的负折射原理推广到声学,第一次实现了具有负弹性模量的声学超构材料和器件,展示声波调控新方法;研制出世界第一块超透镜,两百多年来显微镜、望远镜到照相机成像都受衍射极限限制,张翔利用表面等离激元效应研制出第一块超透镜,首次演示了突破光的衍射极限的成像效应(2005),这对后续发展的许多超衍射极限成像技术具有很要影响。他在微纳信息光子学方面的重要供献还包括:发展了等离子体光刻技术,成功刻写出纳米级电子电路;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表面等离元半导体激光器(2009);利用单层石墨烯研制出了世界上最小的超宽带高速光调制器(2011);通过双光子吸收发现了二维半导体材料中的超强激子相互作用及巨束缚能等,最近他还实现了首个电控谷-自旋光电管,开辟了谷-光电子学的新领域。
张翔积极参与和推动中国高校、科研院所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和合作,为中国的科技和教育发展做贡献。他现任中国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会海外委员、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评审海外专家。他积极参与了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的筹建,推动并参与了华中科技大学“鸟巢计划”,2011年在他的推动下南京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签署了两校合作协议,落实了青年教师和学生进修和互访计划。他是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和一些研究所的客座教授或荣誉教授,南方科技大学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和校理事会理事。他培养和指导了50多名中国籍研究生、博士后和访问学者。这些学者学成回国后,有些已成为中国及世界光电子领域的知名学者和中国高校学科建设的带头人,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青年973首席科学家、青年千人等。
展开全文
标签: 当代 南京 建邺区
输入文字:
上一组:徐僖 [公元1921年-201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下一组:乔登江 [公元1928年-201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关信息
沈根寿 [公元1923年-1952年,革命烈士]

沈根寿(1923—1952)1923年12月生于东浜村。1952年8月15日在朝鲜江原道全化郡龙虎洞战斗中壮烈牺牲。1956年2月25日中央人民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沈根寿,革命烈士,汾湖高新区(黎里镇),沈根寿简介,吴江人物

凌文钧 [公元1921年-1952年,革命烈士]

凌文钧(1921—1952)1921年3月生于东浜村。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9月18日在战斗中牺牲于朝鲜。1953年3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凌文钧,革命烈士,汾湖高新区(黎里镇),凌文钧简介,吴江人物

凌世福 [公元1931年-1952年,革命烈士]

凌世福(1931—1952)1931年4月生于东浜村。1952年9月18日在朝鲜前线牺牲。1953年4月8日,中央人民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凌世福,革命烈士,汾湖高新区(黎里镇),凌世福简介,吴江人物

夏兴瑞 [公元1931年-1953年,革命烈士]

夏兴瑞(1931—1953)1931年8月生于鸭头湾(西浜村1组)。1953年7月在朝鲜前线牺牲。1954年3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夏兴瑞,革命烈士,汾湖高新区(黎里镇),夏兴瑞简介,吴江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