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名人 > 浙江名人

张璁 [公元1475年-1539年,明中后期阁臣]

时间:2021-09-20 分类: 浙江 查看: 419

张璁(1475年-1539年),字秉用,号罗峰,卒谥文忠。汉族,浙江温州府永嘉(今温州市瓯海区)三都人,张璁因和明世宗嘉靖朱厚熜同音,世宗为其改名孚敬,赐字茂恭,明代政治家,文渊阁大学士。
张璁少好经学,对《三礼》(《周礼》、《仪礼》、《礼记》)造诣颇深。13岁时,题诗以卧龙自许。弱冠游乡校,督学使者惊其论议,以为前程不可限量。弘治十一年(1498)中举人,复七试不第。正德十三年(1518)在五都姚溪(今龙湾瑶溪)创办罗峰书院,有屋三间,园五亩,招收学生30余人,进行讲学。其间与王守仁有交往。
正德十六年(1521)始登进士,年已47岁。同年三月,武宗朱厚燳病死,无子,大臣拥立堂弟朱厚熜为帝。即位后,帝欲追尊生父兴献王朱祐杬为皇考,朝议援汉定陶、宋濮王故事,称明孝宗朱祐樘(武宗之父)为皇考,以朱祐杬为兴献帝,世宗不乐,议三上三却。璁时在部观政,七月初一上疏,认为“汉哀帝、宋英宗固定陶、濮王子,然成帝、仁宗皆预立为嗣,养之宫中”,和“今武宗无嗣”迎立“兴献王长子”,情况不同,前者属于继嗣,后者属于继统,因此力主尊本生父为皇考,世宗得疏大喜,但迫于武宗遗诏起草者杨廷和等的反对,未能更议,授璁南京刑部主事。嘉靖二年(1523)十一月,同官桂萼上疏申论继统之说,世宗心动,复下廷议。三年正月,璁再上疏斥继嗣说“宁负天子,不敢忤权臣”,于是世宗排除阻挠,诏令璁进京议礼,升二人为翰林学士。继嗣派-在杨廷和支持下“欲扑杀之”,璁冒死面折廷臣之非,得到世宗赞同。廷和子杨慎偕翰林学士三十六人以罢退相威胁,均遭斥责停俸,月余,杨慎、王元正等又发动疏谏和撼门大哭,世宗大怒,命锦衣卫拘捕为首者,廷杖死者十七人,下狱一百数十人,史称“大礼仪之争”。从此璁深得宠信。
四年冬,《大礼集议》成,进詹事兼翰林学士。五年七月,升兵部右侍郎,寻进左侍郎。六年,进《大礼要略》,命开馆纂修《明伦大典》,敕掌都察院事。冬,拜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七年正月,加少保兼太子太保。七月《明伦大典》成,进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八年九月,杨一清罢相,遂为首辅。十三年,进少师兼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十四年春得疾,屡疏致仕,护送回乡。十八年二月六日卒,享年65岁,谥文忠,封赠太师。今鹿城人民西路妙果寺西侧有张璁碑亭纪念其人。
张璁长子名张逊志。
文学著作
著有《礼记章句》、《大礼要略》、《罗山奏疏》、《罗山文集》、《正先师孔子祀典集议》、《金縢辨疑》、《杜律训解》、《敕谕录》、《谕对录》、《钦明大狱录》、《霏雪编》、《嘉靖温州府志》等。
人物评价
张璁在位期间“刚明峻洁,一心奉公”,坚决清理庄田,又被赐称为“太师”,退休后仅“祖庐三五间,莫避风雨”。张居正推崇张璁曰:“江陵于《世宗实录》,极推许永嘉(张璁),盖其才术相似,故心仪而瘫之赞叹。”
璁从进士到入参政务仅六年,位居首辅六年,备极宠荣,世所罕见。《明史》本传赞其政绩:“刚明果敢,不避嫌怨。既遇主,亦时进谠言。”“他若清勋戚庄田,罢天下镇守内臣,先后殆尽,皆其力也。持身特廉,痛恶赃吏,一时苞苴路绝。”但对其“性狠愎、报复相寻、不护善类”亦有微词。他先是发动一些言官攻讦杨一清,使其下台。时夏言为人自负,仗着皇帝恩宠,数以事讦孚敬,孚敬隐忍未发,最后跟夏言争斗失败,不得已而致仕。可以说,嘉靖一朝的政治斗争就是由张璁开始。
大礼议事件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七月初三,当时还是新科进士的张璁上疏支持明世宗朱厚熜,认为世宗即位是继承皇统,而非继承皇嗣,即所谓“继统不继嗣”,皇统不一定非得父子相继不可,而且汉定陶王、宋濮王都是预先立为太子,养在宫中,实际上已经是过继给汉成帝和宋仁宗,“其为人后之义甚明”。张璁建议朱厚熜仍以生父为考,在北京别立兴献王庙(兴献王为明宪宗次子,明世宗父)。世宗见此奏章后大喜,称“我父子得以保全了”。但张璁人单势孤,难以动众,世宗唯有先行妥协。
三年之后,世宗的地位已稳固,试图为父母封号加“皇”字。这时已被贬至南京刑部主事,与桂萼、胡铎等相互考证经史的张璁,与同僚等揣测帝意,纷纷-重提旧事。嘉靖三年,张璁受杨一清帮助,得以奉召赴京,获世宗重用,委为翰林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专负责礼仪事项,官至内阁首辅,世称“张阁老”。并迫使杨廷和辞职,而其他反对者都被下狱、贬官夺俸。张璁和桂萼等在朝廷中形成了“议礼派”,支持、奉迎皇帝,将议礼当作起家的政治资本,因此酝酿了一段时间后,又重新挑起了议礼之争。张璁上疏列举礼官欺妄十三事,力挺世宗,曰:“《记》曰:‘礼非从天降也,非从地出也,人情而已失。’故圣人缘人情以制礼,‘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异同,明是非也。’”
展开全文
标签: 明朝 温州 瓯海区
输入文字:
上一组:刘廌
下一组:李振声 [公元1893年-1932年]
相关信息
傅范初 [公元1867年-1912年]

傅范初(1867—1912),字公羽,号曲溪,德清人。9岁能文,13岁进国学,毕业于同文馆。好欧洲物理、化学,著有《算学进阶》、《算学源流考》、《电化理解》、《地理杂志》等书。清光绪十六年(1890),考取会典馆绘图处誊录,著,傅范初,傅范初,傅范初简介,德清人物

徐曼仙 [公元1862年-1912年]

徐曼仙(1862?—1912?),女,名畹兰,字曼仙,德清人。少喜诗词,10多岁时写“牡丹纵属群芳冠,终逊东篱气节高”诗句,深得时人赞赏。后嫁湖州赵世昌,夫早逝,上敬公婆,中睦妯娌,下抚幼子,在困境中,孜孜研读《红楼梦》,著有,徐曼仙,徐曼仙,徐曼仙简介,德清人物

蔡汇沧 [公元1841年-1907年]

蔡汇沧(1841—1907),字二源,德清人。少时曾赴广东,见异族势力涌入,慨叹道:“十几年后,若不通晓外国的语言文字,就不能有所作为”,便专心攻学英语。清同治五年(1866),任赣榆县令,旋补柘林(今广东饶平东南)通判,有政,蔡汇沧,蔡汇沧,蔡汇沧简介,德清人物

傅云龙 [?-1901年]

傅云龙(?—1901),字懋元,号醒夫,德清尚博(今德清钟管镇尚坝村)人。幼年好学,12岁即通经书。及长,喜研兵书。清同治年间(1862—1874)入京,历任兵部武选司、车驾司主事、郎中。光绪七年(1881),任《顺天府志》分,傅云龙,傅云龙,傅云龙简介,德清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