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名人 > 浙江名人

高如兴 [公元1925年-2003年]

时间:2021-09-20 分类: 浙江 查看: 335

高如兴(1925-2003),定海白泉人。高生祥长子,“舟山锣鼓”创始人。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会员、舟山市音乐家协会顾问、舟山市文联第一、二、三届委员,第四届名誉委员。2003年评为舟山市“德艺双馨”艺术家。
高如兴出生在民间艺人之家——定海白泉“高家小唱班”,从小随父学打锣鼓。上世纪50年代初,他根据渔民开洋、起网、丰收等生产场景,在原有锣鼓点子、民间乐曲基础上,整理改编了直接反映渔民生产的“海上锣鼓”曲子,并以十面锣、五只鼓配套合成“排锣”“套鼓”,为逐步形成锣鼓曲中的新乐种——“舟山锣鼓”奠定了基础。1959年春,“海上锣鼓”在浙江省首届民间音乐大赛一炮打红,轰动省城。同年8月,南京前线歌舞团专程到白泉采风,以高如兴“海上锣鼓”点子为基础,整理曲谱,正式定名为“舟山锣鼓”,并带到莫斯科举行的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奏,荣获民间音乐比赛金质奖。从此,“舟山锣鼓”名扬海内外。嗣后,中央民族器乐广播乐队等国家级乐团纷纷前来白泉采风、学习。1975年,应国家文化部邀请,高如兴带领全班人马以浙江歌舞团名义赴粤参加“广交会”作祝贺演出,又一次引起轰动。
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如兴为培育“舟山锣鼓”新的传人,经常到全市各地渔农村、学校、工厂、企业进行传授和辅导活动,使“舟山锣鼓”这一乐种得以传承和普及。他按照“舟山锣鼓”点子教授定海城关二小学生演奏“木龙赴水”,全省音舞节会演夺得一等奖;2001年辅导学生演奏“海娃闹海”,又荣获国家文化部蒲公英奖。
2003年4月17日,高如兴病逝于定海白泉,享年78岁。
来源:定海史志网
展开全文
标签: 当代 舟山 定海区
输入文字:
上一组:高生祥 [公元1902年-1980年]
下一组:陈庆槐
相关信息
傅范初 [公元1867年-1912年]

傅范初(1867—1912),字公羽,号曲溪,德清人。9岁能文,13岁进国学,毕业于同文馆。好欧洲物理、化学,著有《算学进阶》、《算学源流考》、《电化理解》、《地理杂志》等书。清光绪十六年(1890),考取会典馆绘图处誊录,著,傅范初,傅范初,傅范初简介,德清人物

徐曼仙 [公元1862年-1912年]

徐曼仙(1862?—1912?),女,名畹兰,字曼仙,德清人。少喜诗词,10多岁时写“牡丹纵属群芳冠,终逊东篱气节高”诗句,深得时人赞赏。后嫁湖州赵世昌,夫早逝,上敬公婆,中睦妯娌,下抚幼子,在困境中,孜孜研读《红楼梦》,著有,徐曼仙,徐曼仙,徐曼仙简介,德清人物

蔡汇沧 [公元1841年-1907年]

蔡汇沧(1841—1907),字二源,德清人。少时曾赴广东,见异族势力涌入,慨叹道:“十几年后,若不通晓外国的语言文字,就不能有所作为”,便专心攻学英语。清同治五年(1866),任赣榆县令,旋补柘林(今广东饶平东南)通判,有政,蔡汇沧,蔡汇沧,蔡汇沧简介,德清人物

傅云龙 [?-1901年]

傅云龙(?—1901),字懋元,号醒夫,德清尚博(今德清钟管镇尚坝村)人。幼年好学,12岁即通经书。及长,喜研兵书。清同治年间(1862—1874)入京,历任兵部武选司、车驾司主事、郎中。光绪七年(1881),任《顺天府志》分,傅云龙,傅云龙,傅云龙简介,德清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