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名人 > 浙江名人

潘公凯

时间:2021-09-20 分类: 浙江 查看: 420

潘公凯,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男,1947年1月24日出生于浙江宁海,著名中国画家、美术理论家,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系原浙江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画大家潘天寿之子。
1964年就读于浙江美院附中,
196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附中,受“文革”破孩牵连,下放农村;
1968年—1979年,在浙南贫困山区从事农村文化工作和美术创作;
1978年在浙江美院国画系进修,
1979年—1986年,任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助教;
1986年—1987年,任浙江美术学院学报部主任、讲师;
1987年—1992年,任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副教授;
1992年—1994年,赴美国伯克利大学东亚研究所访问学者;
1994年—1996年,任中国美术学院研究学部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浙江省美协副主席;
1996年—2001年,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兼任浙江省文联副主席、省美协副主席;
2001年 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
荣誉称号
1991年10月被国家评为“有特殊贡献知识分子”。
旧金山美术学院荣誉博士。
出论文集
《限制与拓展》
专著
《潘天寿评传》
《潘天寿绘画技法解析》
主编
《潘天寿书画集》(获国家图书奖)
《现代设计大系》
编撰
《中国绘画史》
潘公凯教授在艺术方面的造诣也令人仰慕,曾多次在纽约、旧金山、香港、巴黎联合国教科文总部等地举办大型个人画展,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潘先生在2004 新写意水墨画邀请展研讨会上论述“写意”背后的文化结构,认为“新写意”这个展览的构想很好,很有现实意义。目前,中国画画家队伍庞大,从第十届全国美展的国画作品来看,为了能让作品入选,不少画家的作品中“做”的成分比较多,在评选过程中,评委们普遍觉得国画看起来很累,几乎见不到抒发性灵的、很“痛快”的作品。如果把“写意”看成是一种画风,那么可以说,目前这种画风低靡。因此,这个展览的举办很有意义。刚才的发言者都讲到了“写”和“意”,无论是中国画还是西画,其背后都有一种价值结构、文化结构。中西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中外“写”的形式语言中都包含有独立的审美语言,这才是问题的核心。“笔墨”是历史形成的复杂的东西,它是一种流通性的语言。“意”与中国文化精神,与中国人的人格密不可分。正是中国文化深厚的文化渊源决定了中国画是复杂因素的组合体。因此,我们面临的困难是,变革它往往就会使之失去精髓,但不变革却又难以适应当代社会。但变革是必须的。我们要进一步探讨古典结构,探索推进的可能性。
展开全文
标签: 当代 宁波 宁海
输入文字:
上一组:钱美华
下一组:陈承豹
相关信息
傅范初 [公元1867年-1912年]

傅范初(1867—1912),字公羽,号曲溪,德清人。9岁能文,13岁进国学,毕业于同文馆。好欧洲物理、化学,著有《算学进阶》、《算学源流考》、《电化理解》、《地理杂志》等书。清光绪十六年(1890),考取会典馆绘图处誊录,著,傅范初,傅范初,傅范初简介,德清人物

徐曼仙 [公元1862年-1912年]

徐曼仙(1862?—1912?),女,名畹兰,字曼仙,德清人。少喜诗词,10多岁时写“牡丹纵属群芳冠,终逊东篱气节高”诗句,深得时人赞赏。后嫁湖州赵世昌,夫早逝,上敬公婆,中睦妯娌,下抚幼子,在困境中,孜孜研读《红楼梦》,著有,徐曼仙,徐曼仙,徐曼仙简介,德清人物

蔡汇沧 [公元1841年-1907年]

蔡汇沧(1841—1907),字二源,德清人。少时曾赴广东,见异族势力涌入,慨叹道:“十几年后,若不通晓外国的语言文字,就不能有所作为”,便专心攻学英语。清同治五年(1866),任赣榆县令,旋补柘林(今广东饶平东南)通判,有政,蔡汇沧,蔡汇沧,蔡汇沧简介,德清人物

傅云龙 [?-1901年]

傅云龙(?—1901),字懋元,号醒夫,德清尚博(今德清钟管镇尚坝村)人。幼年好学,12岁即通经书。及长,喜研兵书。清同治年间(1862—1874)入京,历任兵部武选司、车驾司主事、郎中。光绪七年(1881),任《顺天府志》分,傅云龙,傅云龙,傅云龙简介,德清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