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名人 > 云南名人

尹珍 [公元79年-162年,贵州文化教育的鼻祖]

时间:2021-09-30 分类: 云南 查看: 604

南域始有学焉,自珍始”,说的就是大学士尹珍在东汉时期,徒步千里拜师汝南许慎、应奉受经书图纬。学成,还故里教授,时称南中人杰。为纪念邑人尹珍,旧时富源建有“尹珍故里牌坊”。
尹珍(79-162),字道直,平彝县(今云南富源县)人,生卒年月不详,有“南域知学自珍始”之称。古代在今县图书馆建有南书堂,后称南书院。在县治东门街卫坡顶建有木质结构牌坊一座,高约7米,两旁有楼,中间是街道,宽30余米,上嵌木质横匾1方,上 书“尹珍故里”。旧时在县城文庙大殿里还题有“东汉大学士尹珍”匾。被邑人称为“先师”,其生活在东汉时期。
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载:“桓帝时,郡人尹珍自以生于荒裔,不知礼义,乃从汝南许慎,应奉受经书图纬。学成,还乡里教授,于是南域始有学焉。珍官至荆州刺史。”其后,清《康熙、光绪平彝县志》亦述:“尹珍,字道直,平彝人,桓帝时自以生于荒裔,不知礼义,遂从汝南许慎,应奉受经书图纬。学成,还乡里教授,足迹遍及牂牁等不少地方,于是南域始有学焉。珍官至荆州刺史。”
对尹珍事迹的记载,文字可考的仅有《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华阳国志•南中志》、《康熙•光绪平彝县志》。由于史料有限,后人讲述尹珍事迹仅就上述文献资料注释而已,未作深究。范晔在《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对尹珍生年事迹的记述言简意赅,并用“于是南域始有学焉”而盖定尹珍对南域传授经书图纬的历史功绩。这说明其能从边陲荒裔之地入汝南从博通经籍,时人谓之“五经无双许叔重”学经书图纬,并还故里教授。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论是朝野还是荒裔之地的南域,确系值得史载的一件大事。从近现代云南考古发掘的有关资料来看,汉文字至迟在西汉开始在云南使用,东汉时期汉文化在云南进一步传播,而当时学习汉文化的大多是土著民族的望姓贵族,他们“兴起学校,渐迁其俗”,“其民好学,多士人”对儒学、汉字典籍的学习,对少数民族和汉族相互接近起了促进作用。
范晔在《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述尹珍事前,对其是牂牁郡大姓豪族已作了记述。他说:公孙述时,龙、傅、尹、董为牂牁郡大姓,他们与郡功曹谢暹保境为汉,臣服于汉,并派使臣从番禺江奉贡东汉光武帝,得到嘉奖和赏赐。由此可见在公孙述割据蜀地时,龙、傅、尹、董四大姓豪族积极护汉、拥汉,他们在政治上依托东汉王朝,并有着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而作为牂牁郡四大姓豪族之一的尹氏大姓,毫无疑问已最早学习汉文字,并接受儒学、汉文典籍的启蒙。大姓豪族子弟的尹珍,在接受汉文化熏陶时,被儒学、汉文典籍的博大精深所吸引,并深感自己出生地的“荒裔”,及“未渐庠序”,于是负笈徒步走出闾里汝南师从许慎、应奉学经书图纬,学成并践行其志,回乡里教授,开创了“南域始有学焉”之先河而载入《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华阳国志•南中志》,被乡里供奉为东汉大学士,为后人仰慕,称为“先师”。
来源:曲靖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展开全文
标签: 汉代 曲靖 富源县
输入文字:
上一组:杜正云
下一组:傅宝
相关信息
向阳江

向阳江 (1964~)笔名向霁。傈僳族。云南富贡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历任云南泸水县金满小学、富贡县城小学教师,富贡县架科底小学校长,富贡县人大常委会选举联络工作委员会副主任。200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歌集《牛想峡谷,向阳江,傈僳族,傈僳族,向阳江简介,福贡县人物

邓付迪 [公元1951年-1971年]

邓付迪,1951年出生于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鹿马登乡娃底村。他性情开朗又好学上进,而且肯帮助他人解难。从小学到中学,他爱学习,爱劳动,爱体育锻炼。1963年3月,毛泽东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后,正在小学念书的邓付迪,每,邓付迪,邓付迪,邓付迪简介,福贡县人物

彭兆清

彭兆清 (1952~)原名安振铎·阿图,笔名里介筇保·阿图。怒族。云南贡山人。1977年毕业于云南中医学院。历任小学教师、贡山县医院中医师、县卫生局秘书,主治医师,县政协办公室副主任、副主席,怒江州政协文史委主任、州政协副主席,彭兆清,怒族,彭兆清简介,贡山县人物

罗荣芬

罗荣芬 (1962~)笔名罗孟、阿罗。女。独龙族。云南贡山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1985年至今在云南省社科院民族学研究所工作。助理研究员。1996—2000年曾任香港乐施会中国西南项目办项目官员。200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罗荣芬,独龙族,独龙族,罗荣芬简介,贡山县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