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名人 > 内蒙古名人

赵自新 [公元1922年-1944年]

时间:2021-09-30 分类: 内蒙古 查看: 341

赵自新,原名赵小秃,1922年出生于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卓资哈达图乡土卜子沟。13岁时父亲去世,后随母亲改嫁到乌兰察布盟凉城县三苏木乡东卜子村居住。其母病故后,投奔叔父武万福。
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日本侵略者大举进犯华北,9月22日,宁远城(旧凉城)沦陷。宁远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处于水深火热之中。1938年冬,中国共产党在蛮汉山区开辟了抗日游击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愿做-奴的蛮汉山儿女自愿参加抗日游击队,开展除匪灭日伪的斗争。1939年,17岁的赵自新在蛮汉山区第五区参加游击队。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身强力壮,机敏过人,作战勇猛,多次出色地完成任务,在游击队中威信很高。参加革命后不久便担任了凉五区游击队指导员。
1941年夏天,为了打击伪“防共”第一师便衣队的嚣张气焰,在第五区区长高屏的支持下,赵自新带领4名游击队员趁夜潜入西壕欠,击毙了残害人民的汉奸便衣队长宿殿臣,除掉了这个血债累累、穷凶极恶的民族败类。1941年冬天,第五区游击队在东10号老四沟与日伪军遭遇,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由于敌众我寡,游击队且战且退,赵自新带领两名战士掩护区政府和游击队撤退,用火力把敌人吸引到蛮汉山区的轿子台附近。当他看见区政府和游击队的同志们已经安全转移,便下令让两名战士也撤离了阵地。他机智灵活地向敌人开 ,杀伤敌人,并将敌人引向自己,掩护两名战士脱离了险境。敌人的 向雨点一样向他射来,并用小钢炮猛烈轰击,赵自新凭借熟悉地形和敌人周旋,最后跳下悬崖,摆脱敌人安然撤走,完成了掩护区政府和游击队撤退任务。
1942年冬季,赵自新带领3名战士到红沙坝执行任务,和王改清、段五等20多个汉奸、叛徒遭遇。仇人见面,格外眼红,赵自新把皮袱一甩,立即向敌人开 射击。战斗中不慎腿部受伤,血流如注,他强忍伤痛,继续向敌人猛烈开火,打死打伤数名敌人。
不久,赵自新和5名游击队员在白石头沟村,被伪军王风舞“自卫团”的100多名骑兵包围。赵自新为掩护同志们撤退,只身阻击敌人,坚守阵地3个多小时。激战中,他身上多处负伤,最后 全部打光。他咬紧牙关,强忍疼痛,用刺刀、石头同敌人进行残死拼搏。由于流血过多,昏倒在地,赵自新被敌人俘获。
在狱中,赵自新受尽折磨,坚贞不屈,慷慨陈词,痛斥王凤舞等汉奸-贼的可耻行径,表现出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
赵自新被捕后,县区政府积极开展营救活动,赵自新被捕的当天,正在第五区活动的归凉县民政科长高屏直接给王风舞写信,严正警告并敦促其释放赵自新,王风舞见信后,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没有对赵自新下毒手。后来通过多种关系进行交涉,于1944年4月9日,将赵自新营救出来。赵自新回到革命队伍,和同志们一起开展革命斗争,后被上级组织派到晋西北后方学习。
同年冬天,赵自新同几位党的负责人奉命开辟右玉、平鲁、清水河、和林等地区的组织工作,建立秘密交通线。在山西平鲁蒋家坪,赵自新等被敌人包围,展开激战,终因寡不敌众,不幸中弹,光荣牺牲。
展开全文
标签: 蒙古 当代 乌兰察布 卓资县
输入文字:
上一组:尤仁
下一组:李建茂 [公元1918年-1947年]
相关信息
于富

于富 (1944~)笔名伊德尔夫。蒙古族。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人。中共党员。毕业于鲁迅文学院。1960年参加工作,1963年参军。历任排长、新闻干事、副政委等,包头市文联主席、作协主席,并兼任《鹿鸣》杂志社社长、主编。内蒙古作,于富,蒙古族,蒙古族,于富简介,科尔沁右翼前旗人物

罗丛龙

罗丛龙 (1947~)笔名山泽。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68年在内蒙古自治区科右前旗工作,1990年后历任内蒙古兴安盟广电处党组副书记,兴安电视台台长,兴安日报社党委书记,兴安盟广播电视局局长,兴安盟行政公署秘书长。2004年,罗丛龙,罗丛龙,罗丛龙简介,科尔沁右翼前旗人物

刘永平

刘永平 (1955~)笔名阮直。内蒙古科右前旗人。广西散文创作与研究会副会长。现任《北海晚报》副总编。1986年开始发表作品。200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杂文集《美的反弹》、《美的突破》。从1989年起,每年都有五篇以上作,刘永平,刘永平,刘永平简介,科尔沁右翼前旗人物

础伦巴干

础伦巴干 (1947~)笔名石·础伦巴干。蒙古族。祖籍辽宁建平,生于内蒙古科右前旗。1968年毕业于内蒙古乌兰浩特二中,同年回乡务农。1974年起任科右前旗小学、中学教师,1988年后任内蒙古兴安盟文联专业作家。兴安盟政协第四,础伦巴干,蒙古族,蒙古族,础伦巴干简介,科尔沁右翼前旗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