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名人 > 四川名人

李拔 [公元1713年-?]

时间:2021-09-29 分类: 四川 查看: 362

李拔,字清翘,号峨峰,四川犍为县人,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出生。乾隆十六年(1751年)登进士。乾隆二十四年二月,升任福宁府知府。
李拔提出“兴教化莫先于足衣食,足衣食莫大于重农桑,重农桑莫要于兴水利。”亲自下乡察看山川形势,调查风土民情,劝修水利、种棉种桑,督促府辖各县修整塘堰99处、桥涵6座。对霞浦长溪河三坝,他根据实地勘察,提出“浚长溪河不如修三坝”的建议,写成《请修长溪河源议》,亲自核报计划,组织施工,节省经费,加快进度。三坝修成后,获“既可以杀水之势,又可以收水之用”的效益,群众交口称赞。对福宁府五县水利分别提出:海港“车、斗因之”,引湖水、截溪水、浚治陂塘蓄水、枧引车挽潭水等措施,要求各地同心协力,因利乘便督率修治,做到蓄泄有方,旱潦无忧。
他针对福宁山多田少,沙地只种甘薯,鲜贮易腐烂的问题,经试种玉米成功,写出《请种包谷议》,要求广泛种植。见境内荒山多,山林滥伐严重,他作《请教民开山种树议》和《种树说》,提出“非时之斧斤宜禁,而荒山之地利宜开”、“官山许民认垦”、“有主之山,谕令广行种植,无许擅行砍伐”和“屋后宅前宜种桑柘”、“道旁路侧宜种杨柳”、地角山头或种松、杉,或种桐、茶,其余或木或竹听其自便,“惰民有警,童山有罚”等要求,他还从外地引进棉、桑种苗和蚕卵,亲自在府署后园试种和马王庙试养获得成功,作《蚕桑说》、《种棉说》加以总结和推广。
他以“福宁为闽浙门户,东南奥区”,府城是“五邑之所瞻仰,番舶之所往来,关系尤重。”建议修建府城。时城堞、敌楼等多已损坏,修理经费需银820余两,地方财力有限,他带头捐俸200两,发动部属再捐600余两,重修城堞、窝铺、敌楼、炮台,新建兴文楼,更新四城门。还率领僚属沿护城濠栽松种柳,倡建白瓠山烟墩,改建总铺,重修福宁府署、养济院等建筑10余处。
李拔任职期间不遗余力,兴教化、警游惰、尚节俭、禁停棺、惩好、肃吏治。对府属近圣书院积极提供经费、设备,提高师生生活待遇。编修《福宁府志》,亲任总纂。乾隆二十六年调任福州知府后,仍利用工余阅改,“一灯荧荧,常至丙夜弗休。”至乾隆二十七年总纂完成《福宁府志》。福州知府任满后,再知长沙府,最终官至湖北荆宜施道。乾隆四十年卒,赠中宪大夫,享年63岁。
展开全文
标签: 犍为
输入文字:
上一组:官焱森 [公元1892年-1951年,抗战英雄]
下一组:彭宇行
相关信息
谭东 [公元1963年-2009年,全国学习的优秀公安民警]

谭东,男,汉族,中共党员,生于1963年4月14日,四川遂宁市人,1986年7月入党,大专文化,三级警督。1999年9月参加公安工作,生前为大邑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事故预防处理中队西岭执勤组组长,三级警督。2008年12月29日,,谭东,全国学习的优秀公安民警,白马镇黄桶坡村,谭东简介,安居区人物

杜顺德 [公元1900年-1985年]

杜顺德,号滇光,英文名DuSwunDeho1900年9月4日生于四川遂宁一个贫苦农民家中。他从小学到中学每学期都考第一名,年年获奖学金。1919年自成都华西协合中学毕业。1920年考入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6年学完7年课程,于1,杜顺德,杜顺德,杜顺德简介,安居区人物

黄绍辉 [公元1912年-1949年,革命烈士]

黄绍辉又名黄德润,1912年出生在四川盐亭县玉龙乡一普通农家。从小热爱劳动,八岁便放牛、煮饭、喂猪。读中学时,便代管学校图书室,以劳务补贴支付自己的生活、学习等费用。1930年在遂宁县精益中学毕业,两年后又,黄绍辉,革命烈士,,黄绍辉简介,盐亭县人物

侯伯英 [公元1907年-1935年,革命烈士]

侯伯英(1907年1月17日—1935年1月20日),革命烈士,四川省盐亭县人。原名侯登仁,化名侯玉州、朱建文。1907年1月出生于富驿王家坝,从小天资聪慧,1925年考入三台联立中学,1927年考入驻三台国民革命军作宣传员,,侯伯英,革命烈士,,侯伯英简介,盐亭县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