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名人 > 山东名人

宁之风 [公元1603年-1681年]

时间:2021-09-20 分类: 山东 查看: 301

宁之风(1603-1681),字德九。清代宁阳县城西街人。官至太宰太傅。
1613年,宁之风参加宁阳乡试,补邑生,入县学研习经典。第一天,先生让他背《大学》,结果一字未错。1647年,清世祖大开新科,首选天下英才,他和李树奎、李恩光等相约赴京科考。宁之风一举成名,甲试第二荣登榜首。
1648年,黄河吕梁段再次遇险情,顺治帝诏敕宁之风治理。之风接旨后风雨兼程,披蓑戴笠一路沿河察视,同时传檄各地,限令死守。报清查办了渎职县令,率军民疏通河道中的障碍。同役夫一同背土上堤,险处打桩,填塞涌洞,束水攻沙,苦战月余,确保了吕梁无事。水退后,他用节省下的20万两白银赈农植树,筑堰固土,为吕梁段的长治久安打了坚实基础。据《清史·河务》载:朝廷派员巡检,再奏褒奖之风治吕梁"兴禹治水之功。"
1658年,宁之风升为河南知府,总摄中州诸事。这时他已是三品顶戴花翎,一到洛阳,立即走街串巷,下田同农夫攀谈,了解到当地的耕牛非法宰杀致使当地百姓生活贫寒,他要求各司县衙查清现存耕牛,一律用官价买入分给农户,并让经济人从内蒙、青海贩大批壮牛进豫,每10户配一套,并对宰杀耕牛者罚银一千,当年秋,河南就实现了以牛代耕。为克服中州各地百姓不善储粮的习惯,宁之风拿出自己两年的俸银,帮助主要州府扩建粮仓,并动员百姓注重储粮备荒。
他为政注重纲纪的整顿,特别对官吏管理更严,并常用李世民之言告诫部属:"社稷以民为本。民为重,君为轻。为国尽心,为君分忧首当为民谋福。"他首先从自己做起,巡查州郡,废除一切馈赠迎送,有犯科者立即除名。一些官吏常向客商索要钱财,有的明目张胆设卡征费,他出榜晓知各地:无河南府关文一律不准向客商收取分毫。并暗派稽查,明侦暗访,将胆大妄为者就地惩办。还有些猾吏虚报冒领俸银,增加百姓负担,之风洞察此情,"一概清查,严行裁汰不许滥报,免苦累小民。"
树人重教,是宁之风的又一德行。他把"忠厚传家远,诗书济世长"作为施政要领。他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拨库银兴建学馆,设讲经堂,并亲自从山东延聘名儒执教,经常巡查属吏,嘱他们把尊师重教当成政规,违者罚。数年后,河南殿试23人金榜题名,声震全国。
宁之风在河南一举捣毁土匪穴巢,全歼顽敌凯旋,皇上加封他陕西按察使,兼陕西重藩布政使,河南万民上表乞留,百姓自发在龙泉为其造生祠。宁之风到陕西上任时,了解到那里少数民族较多,他因俗而治,亲抚夷族首领,温言礼让。1662年夏,他再次出巡八卫,在哈密,乃上表辞官养疾,顺治皇上恩准归故里。
宁之风78岁辞世。康熙帝闻报,派山东布政使专程前往祭吊,封太师太宰德翁,赠太子太保。
展开全文
标签: 泰安 宁阳县
输入文字:
上一组:吴崇礼 [公元1552年-1626年]
下一组:周百顺
相关信息
孙承惠 [公元1907年-1947年]

孙承惠(1907—1947)字恩亭。峄县第六区(今枣庄市台儿庄区涧头集镇)郝家楼人。1936年曾参加乡农学校军事训练半年,后任本乡队长。1938年冬参加峄南县委领导的抗日武装。 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孙承惠,孙承惠,孙承惠简介,台儿庄区人物

王继美 [公元1919年-1946年]

王继美(1919—1946)又名王瑞庭。枣庄市郭里集乡前小湾村人。汉奸。1939年参加中共在临、郯、费、峄四县边区举办的干部训练班受训,结业后派往党领导的朱玉相部任排长。 1939年底部队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王继美,王继美,王继美简介,台儿庄区人物

龙希贞 [公元1903年-1945年]

龙希贞(1903—1945),字元一,台儿庄区马兰屯乡龙口村人,出生于财势颇显的地主家庭。幼读家塾,10年不求进取,19岁弃读后,在家游手好闲,交结地痞流氓恶棍,与护院保镖一起玩刀弄 、耍拳舞棒,是个十足的纨绔子弟。他掷, 成癖,龙希贞,龙希贞,龙希贞简介,台儿庄区人物

孙伯英 [公元1897年-1940年]

孙伯英(1897—1940),原名孙景萃,台儿庄区马兰屯乡道庄人,生于农民家庭。幼年在马兰屯、峄县城读书,聪明好学,追求真理。“五四”运动暴发,他深受影响,满怀爱国热情于1920年考入山东省东昌府(今聊城)陆军学校。毕业后在山,孙伯英,孙伯英,孙伯英简介,台儿庄区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