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名人 > 贵州名人

袁锦道 [公元1739年-1816年]

时间:2021-09-20 分类: 贵州 查看: 387

袁锦道(1739—1816),名翔之,清代怀阳丁里(今习水县三岔河乡)人。
三岔河位于习水县北面,习水河上游。北与重庆直辖市江津市、四川省合江县一岭相连;东与该县大坡乡接壤;南与该县温水、良村两镇连接;西与该县程寨乡毗邻。
三岔河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开发较早。大约2000年前就有人在此繁衍生息开发,始建于300多年前的古镇三岔场,是清代乃至解放前川南黔北物资贸易集散地之一。川盐等货物从重庆、江津等地运到三岔后,再分运到习水县境和仁怀市境销售。时至今日,每逢赶集,这里依然热闹非凡,本地人称“小香港”。
袁锦道就生长在三岔河,他自幼苦读诗书,长大后立志发展实业,振兴家乡经济。袁锦道家所处川黔交界处,森林茂密,物产丰富。他即决定面向重庆、江津等地市场,利用当地丰富的竹木资源和邻近江津四面山的矿产兴办实业。在三岔河九沟十八岔,开办铁厂、锅厂、铧厂、纸厂、竹器厂、蓝靛厂,建作坊48间。生产日用品和农用品,如砂锅、土碗、木瓢、筷子、扁担、扇子等,办起了铜、铸币、纸、铁、砂锅、银具、蓝靛、算盘、扇子等作坊和香菌厂一间。
为方便生产和产品外销,他除修建厂坊之间的连接路外,还修建通往四周乡镇道路多条:
1.三岔至良村至温水大路;
2.望乡台山下至三合龙洞约100华里道路;
3.磨槽滩至三岔约20华里石板路,磨槽滩至四面山约40华里人行道;
4.纸厂通往大坪山森林约14华里道路。为使产品打入外省市场,修建从太溪沟入两岔河、圆坛子,出红洞至四川省界道路,长达数十里。
从此,三岔——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地方,北连重庆、江津、合江,南接该县各乡,成为黔北商品集散地。
那时,三岔至重庆的大路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沿途旅馆人满为患。位于川黔边界的饭馆,仅早餐煮稀饭就需用大米50公斤~80公斤,可见贸易之繁荣。
由于袁锦道所作贡献,清朝政府赠其“征仕郎”(从七品,相当于现“副县”级)。后人称他为“贵州工业第一人”。
三岔河现尚存的近现代史迹有:
1.袁锦道墓(祠)(清),1982年2月列为省级文物保护;
2.上纸厂修路碑(清·乾隆)摩崖石刻,2001年4月列入县级文物保护。
3.天堂沟修路碑(清)摩崖石刻,2005年5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
4.工厂遗址。2001年,列入县级文物保护的有:三岔河纸厂遗址、三岔河锅厂坝锅厂遗址、袁锦道铁厂遗址、袁锦道铸币厂遗址、袁锦道蓝靛厂遗址和袁锦道故居。三岔河乡 三岔河乡位于习水县东北面,距习水县城38公里。北与重庆江津相邻,南与良村镇隔山相望,西与程寨乡接壤,东与大坡、温水镇一岭相依,习水河穿境而过,自西、自东、自南各有一条通乡公路。全乡幅员1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877亩。全乡辖7个村55个村民组4736户,总人口2.25万人,全乡社会稳定,市场繁荣,交通便利。有集贸市场3个,集贸市场人口流动量约3500人。……
展开全文
标签: 遵义 习水县
输入文字:
上一组:王宗金 [公元1916年-1993年]
下一组:苏晓星 [公元1931年-2009年]
相关信息
吴作棻 [公元1884年-1924年]

吴作棻,讳文芳,字南屏,遵义县团溪镇人。1884年生。毕业于贵州师范学校和法官养成所。历任遵义劝学、两等小学校长,暨贵阳商业养成所、时敏、乐群、广益等校教员,《贵州公报》、《锋报》总。省议会议员。洪江军事会议代表,关岭县知事。,吴作棻,团溪镇,吴作棻简介,播州区人物

华联辉 [公元1833年-1885年]

华联辉(1833-1885),字柽坞,贵州遵义县团溪人,清光绪元年(1875)举人。丁宝桢任四川总督改革盐政时,华被聘盐法道总文案。华还在仁怀茅台开设“永隆裕”盐号,在贵阳开设“永发祥”盐号,为贵州首屈一指的盐商。迁居贵阳后,,华联辉,团溪镇,华联辉简介,播州区人物

谢丰

谢丰,1910年生于遵义县团溪镇,在贵阳读书时接受进步思想,1931年离开遵义,经南京去北平。1932年在北平加入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北平左翼戏剧家联盟书记、中共北平西城区委宣传部长,被,谢丰,团溪镇,谢丰简介,播州区人物

龚贤永 [公元1942年-2016年]

龚贤永同志生平(1942-2016)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党组书记龚贤永同志,因病于2016年3月8日在贵阳逝世,享年74岁。龚贤永,汉族,1942年2月出生,龚贤永,龚贤永,龚贤永简介,播州区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