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名人 > 山西名人

董狐

时间:2021-09-27 分类: 山西 查看: 415

董狐,春秋晋国太史,亦称史狐。周大史辛有的后裔,因董督典籍,故姓董氏。据说今翼城县东50里的良狐村,即其故里。董狐秉笔直书的事迹,实开我国史学直笔传统的先河。
《左传》宣公二年记载,晋灵公夷皋聚敛民财,残害臣民,举国上下为之不安。作为正卿的执政大臣赵盾,多次苦心劝谏,灵公非但不改,反而肆意残害。他先派人刺杀,未遂,又于宴会上伏甲兵袭杀,未果。赵盾被逼无奈,只好出逃。当逃到晋国边境时,听说灵公已被其族弟赵穿带兵杀死,干是返回晋都,继续执政。
董狐以“赵盾弑其君”记载此事,并宣示于朝臣,以示笔伐。赵盾辩解,说是赵穿所杀,不是他的罪。董狐申明理由说:“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意思是他做为执政大臣,在逃亡未过国境时,原有的君臣之义就没有断绝,回到朝中,就应当组织人马讨伐乱臣,不讨伐就未尽到职责,因此“弑君”之名应由他承当,这是按写史之“书法”决定的。
当时的史官与后世大有不同,他们既典史策,又充秘书,即协助君臣执行治国的法令条文。传宣王命,记功司过是他们的具体职责,兼有治史和治政的双重任务,实际就是具有褒贬臧否大权的文职大臣。当时记事的“书法”依礼制定,礼的核心在于维护君臣大义,赵盾不讨伐弑君乱臣,失了君臣大义,故董狐定之以弑君之罪。对此,孔子大加赞扬,称董狐为“书法不隐”的“古之良史”,后世据以称之为“良狐”,以表褒美之意。这是因为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权臣掌握国命,有着生杀予夺的大权,以礼义为违合的书法原则,早已失去了它的威严,坚持这一原则,并非都能受到赞扬,而往往会招来杀身之祸。齐国太史就因写了权臣崔抒的“弑君”之罪,结果弟兄二人接连被杀。董狐之直笔,自然也是冒着风险的,因此,孔子赞扬他,后人褒美他,正是表彰其坚持原则的刚直精神。这种精神已为后世正直史官坚持不懈地继承下来,成为我国史德传统中最为高尚的道德情操。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直笔的含义逐渐摆脱了以礼义违合为内容的书法局限,从司马迁开始,赋予了它“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具备了唯物史观的实质。这一传统为后代进步史学家弘扬发展,编著出许多堪称信史的著作,是我国史著中的精华。其开启之功,实源于晋太史董狐不畏强权,坚持原则的直书精神。
展开全文
标签: 春秋战国 临汾市 翼城县
输入文字:
上一组:霍去病 [公元前140年-前117年,西汉名将、杰出的军事家]
下一组:翟生祥
相关信息
曹汝谦 [革命烈士]

曹汝谦,原名曹儒谦,字效公,化名曹谦,1905年农历9月6日出生于山西省应县下马峪村。少年时期的曹汝谦在家庭与两位舅父的影响下,在学识与进步思想方面有了很大的启发。在五四运动和新思想的引导下,他逐步成长为进,曹汝谦,革命烈士,,曹汝谦简介,博雅人物

杨一清 [公元1937年-2011年]

杨一清,山西应县人,1937年4月入伍,194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排长、股长、教导大队队长、团参谋长、团长、兵站部部长、高炮指挥部参谋长、副师长、空军高射炮兵某师师长、空军第八军副军长、成空指挥所副主任(正军职待遇)等,杨一清,杨一清,杨一清简介,应县人物

杨永恩 [公元1918年-2012年]

杨永恩,1918年4月出生于山西省应县,1937年1月入伍,194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学员、干事、政治指导员、营长、副团长、团长、副师长,西藏昌都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四川省军区副参谋长、顾问等职。1955年5月被授,杨永恩,杨永恩,杨永恩简介,应县人物

唐纪宇 [公元1933年-2016年]

唐纪宇,男,汉族,1933年1月生,山西应县人。195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2月应县人民政府教员、干事、山西雁北专署办公室干事。1956年8月至1966年6月山西日报、组长、记者站记者、站长。1,唐纪宇,唐纪宇,唐纪宇简介,应县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