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名人 > 江西名人

邓璠 [公元822年-893年]

时间:2021-09-27 分类: 江西 查看: 340

邓璠(822~893),字韫玉,高安人。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邓璠自尚书、江西节度使权知袁州,既以“尚书”及“江西节度使”的官阶暂代袁州刺史。谁知,一“代”就是6年。邓璠在任期间遵理守法,清正廉明,不伐功矜能,崇尚教育,兴办学校,百姓乐于从事,人称有“古循吏之风”。
唐僖宗时,各地兵荒马乱,官吏无能,独邓璠政绩颇多。尤其是在城北秀江上架起袁州有史以来的第一座桥梁,受到朝野交口赞誉。那时节,州县境内驿传桥津是否葺治,是衡量地方官有无“善政”的标准。故僖宗诏令邓璠再任袁州刺史,由“权知”改为“正任”。“正任”与“权知”俸禄虽相同,但“正任”地位比“权知”要高些。皇帝诏令一下,袁州百姓奔走相告,欣喜不禁。斯时,袁州有位退居林下的隐士,名叫彭蟾,即赋《贺邓使君璠正任袁州》诗,诗曰:
六年惠泽及黎氓,大史俟陟明。左旋肉碱副作用丰胸精油哪种好
尺一诏书天上降,二千石禄世间荣。
新添画戢门增峻,旧蹑青云路转平。
更待皇恩酬善政,碧油幢到郡斋迎。
彭蟾原指望邓璠能得到朝廷的更加重用,无奈此时,唐朝已风雨飘摇,无心倚重这位勤政爱民的官员。不久,以镇压黄巢起义有功的李游接替了邓璠的袁州刺史职位。
邓璠任袁州刺史时,见宜春县白芒山(今属分宜)山清水秀,遂举家留居白芒。第6代孙邓悔魁徙居安福瓜畲。其后裔辗转迁徙至四川广安。广安后裔0了个历史伟人邓小平。
邓璠在袁州修建的广济桥,约于南唐保大四年(949年)前后被洪水冲毁,只经历了六十余年。南唐袁州刺史边镐复于桥址建造了宜春历史上的第一座浮桥,名为“永济桥”。尔后,时而石桥,时而浮桥,迭相更替。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石桥移往原广济桥下游数百米外的小北门外。民国15年(1926年),石桥冲毁,有代之以浮桥。沧海桑田,云气龙骧。今天,在当年邓璠所建的第一座袁州大桥的旧址上,一道新的长虹又飞架南北,与昔日的“广济桥”不可同日而语。
展开全文
标签: 宜春市 高安市
输入文字:
上一组:胡毓秀 [公元1906年-1983年]
下一组:朱轼 [公元1665年-1736年,清朝文华殿大学士]
相关信息
汪革 [公元1071年-1117年,北宋诗人]

汪革(1071-1117)字信民,号青溪,江西临川腾桥人,祖籍歙(今安徽歙县)。北宋诗人。哲宗绍圣四年(1097)进士。“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之一。汪革与饶节、谢逸、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少年时,汪革,北宋诗人,,汪革简介,临川区人物

李井泉 [公元1909年-1989年,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

李井泉(1909年(己酉年)11月1日—1989年(己巳年)4月24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政治工作者;曾任中共川西区党委第一书记、川西行政公署主任兼军,李井泉,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李井泉简介,临川区人物

郑铁根 [公元1935年-1990年]

郑铁根(1935~1990),临川湖南乡人。从小父母双亡,小学毕业后当过学徒店员。1952年7月参加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4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8月从中国人民大学财贸系毕业回赣,,郑铁根,湖南乡,郑铁根简介,临川区人物

李世璋 [公元1900年-1983年]

李世璋,男,汉族,1900年生,江西临川人。1922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1914年考进江西省立二中。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1919年5月,李世璋,黄埔军校,,李世璋简介,临川区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