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名人 > 河南名人

陈蕃 [?-168年,东汉时期名臣]

时间:2021-09-22 分类: 河南 查看: 348

陈蕃,字仲举,东汉汝南郡平舆人。蕃少时独居一室而院内龌龊,父友薛勤批评他:“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答曰:“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乎?” 此言被后人传颂为少年壮志的经典。桓帝时举孝廉,后任太尉,乐安、豫章太守。陈蕃从政数十年,为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名重当时。针对当时皇帝巡游无度、封赏逾制、内宠猥盛的情况,多次-劝诫。对人民起义,一贯主张内察根源,施以德政,反对残忍镇压。后因与李膺等联合反对宦官被免职。建宁元年,灵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嘉其忠清直亮,任命为太傅,封高阳乡侯,食邑300户,并委以国政。陈蕃与外戚大将军窦武合谋剪除宦官曹节、王甫。事败后,窦武被杀,陈蕃亦被王甫拘收害死。现在平舆县城北郊尚存陈蕃墓。陈蕃为人方正,厌恶特权,为太学生所敬重,被尊为“不畏强御陈仲举”。其人其事对汉末士大夫崇尚气节之风影响甚重。陈蕃在历史上的评价是相当高的,史称“不凡之器”,被当时的太学生誉为“三君”之一。京师号曰:“陈仲举,昂昂如千里骥”。《后汉书》论:“桓、灵之世,若陈蕃之徒,咸能树立风声,抗论惽俗。而驱驰嶮厄之中,与刑人腐夫同朝争衡,终取灭亡之祸者,彼非不能洁情志,违埃雾也。愍夫世士以离俗为高,而人伦莫相恤也;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以仁心为己任,虽道远而弥厉。”《世说新语--德行》的第一条:“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陈蕃为官一生清廉,不畏强权,他的事迹广为后人传颂,被誉为“不畏强御陈仲举”。
陈蕃墓是东汉太傅陈蕃的墓葬,位于平舆县城北郊陈蕃公园内,墓高3米,直径9米, 墓前立有花岗岩墓碑。2008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全文
标签: 汉代 驻马店市 平舆县
输入文字:
上一组:张熹
下一组:廖扶
相关信息
张化一 [公元1912年-2006年,开国大校]

张化一,1912年6月出生,河南省郾城县人。原名张高甫。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一)1931年,张化一参加宁都起义后被编入红军。历任红军团卫生队队长、军团医院所,张化一,开国大校,,张化一简介,郾城区人物

梁冠英 [公元1895年-1968年,民国时期西北军将领]

梁冠英(1895—1968),河南郾城人,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三期毕业。1913年投入西北军冯玉祥部当兵,1925年任国民军第1军2师5旅旅长,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1方面军第3军1师师长,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10,梁冠英,民国时期西北军将领,,梁冠英简介,郾城区人物

李曾志 [公元1894年-1942年,抗日名将]

在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县城西十公里的化身台寺旁,有一座高大的墓冢,那里安葬着国军一位师长,他是真正的抗日英雄,青天白日勋章获得者,抗战时期国民军68军143师少将师长李曾志。著名的冯玉祥郾城招兵,成就了吉鸿昌、梁关英、田金凯等著名,李曾志,抗日名将,,李曾志简介,郾城区人物

李文

李文,1922年生,原名李炳华,河南省郾城县人。1937年冬参加中共郾城县委秘密组建的巡回话剧团,开展抗日救国活动。1938年10月入三原县安吴堡青年训练班学习。194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七月剧社,李文,李文,李文简介,郾城区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