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名人 > 河南名人

陈大喜 [公元1832年-1865年]

时间:2021-09-22 分类: 河南 查看: 326

陈大喜(1832年—1865年),字泰和,今平舆县东皇庙乡老围子村(时为陈家寨),为清末著名的捻军首领之一。陈大喜幼读私塾,11岁拜江湖艺人“老泰山”为师,学武卖艺于豫皖结合地带。师傅病逝后,乃回乡务农。咸丰初年,陈大喜曾怒赶土豪冯天杰指派到佃户五王某家催租的家丁,并对王某解囊相助,受到群众交口称赞。其后盛传陈大喜与太平军有联系的说法,陈夫妇-离家去了阜阳重操旧业。与皖捻首领张乐行结义后,陈任皖捻各棚拳场总教练。张乐行率皖捻起义后,陈夫妇便回乡“拉棚子”。此间,为报盐贩李某被和店盐巡打死之仇,陈率30余众,扮为盐贩,引出盐卡人员打死打伤数人。此举引起各行商贩的群起响应,成立了以陈大喜为首的商帮。陈等因势利导,加快捻、串、棚组织的建立。一时间平舆地拳场林立,习武成风。每遇灾荒年景,陈大喜等打富济贫,筹集粮款,赈济灾民。使棚子迅速发展壮大。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破京城,河南清兵北上援救,军力削弱,皖捻入豫作战,陈乘机在家乡结捻聚义,与在正阳同时起义的张凤林部捻军相呼应,共举豫南反清大旗,声势浩大。咸丰十一年所部捻军已达数万,分编为五大旗,他与其弟陈文同领白旗,张凤林领黄旗,工典书领蓝旗,商保泰领黑旗,史广布领红旗,以白旗力量最强。陈部攻占汝宁城后又被清军张曜部击败,其后即以平舆为基地,据有汝宁、新蔡、上蔡、沈丘、确山、息县等地,“袤延几及千里”,活动范围达三府一州,沉重打击了清0的反动统治,有力地配合了太平军和皖捻的反清斗争,在中国近代农民革命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同治元年(1862年)陈部与清军激战受挫,平舆失守,家属多被惨杀。他率部出走,与张宗禹捻军、赖文光太平军联合作战,成为捻军中的重要首领之一。太平天国失败后,陈与赖、张等首领收蓦太平军余部,迅速整编了一支新捻军,聚众30余万,转战豫、皖、鄂、冀、鲁等省数十府县。同治四年(1865年)陈大喜会同赖文光、张宗禹部在山东曹州(今荷泽)设伏,杀死号称常胜将军的清亲王僧格林沁,全歼僧部1万多名蒙古马队,给清军以沉重打击。曹州一战,举国震惊,清廷急命曾国藩督军围剿捻军。陈大喜率部转战豫鄂两省,后被清0重兵镇压,陈大喜下落不明。
展开全文
标签: 驻马店市 平舆县
输入文字:
上一组:万道同 [公元1870年-1958年]
下一组:张熹
相关信息
张化一 [公元1912年-2006年,开国大校]

张化一,1912年6月出生,河南省郾城县人。原名张高甫。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一)1931年,张化一参加宁都起义后被编入红军。历任红军团卫生队队长、军团医院所,张化一,开国大校,,张化一简介,郾城区人物

梁冠英 [公元1895年-1968年,民国时期西北军将领]

梁冠英(1895—1968),河南郾城人,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三期毕业。1913年投入西北军冯玉祥部当兵,1925年任国民军第1军2师5旅旅长,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1方面军第3军1师师长,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10,梁冠英,民国时期西北军将领,,梁冠英简介,郾城区人物

李曾志 [公元1894年-1942年,抗日名将]

在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县城西十公里的化身台寺旁,有一座高大的墓冢,那里安葬着国军一位师长,他是真正的抗日英雄,青天白日勋章获得者,抗战时期国民军68军143师少将师长李曾志。著名的冯玉祥郾城招兵,成就了吉鸿昌、梁关英、田金凯等著名,李曾志,抗日名将,,李曾志简介,郾城区人物

李文

李文,1922年生,原名李炳华,河南省郾城县人。1937年冬参加中共郾城县委秘密组建的巡回话剧团,开展抗日救国活动。1938年10月入三原县安吴堡青年训练班学习。194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七月剧社,李文,李文,李文简介,郾城区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