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名人 > 河南名人

姚庆堂 [公元1905年-1963年]

时间:2021-09-22 分类: 河南 查看: 340

姚庆堂(1905~1963年),渑池县仰韶乡上官庄人。1949年以后,曾任农会代表、马岭棉花试验场主任,县、乡人民代表,县人民委员会委员。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从组织互助组、初级社到成立人民公社,他都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曾荣获中央根据地工作模范奖章一枚,并出席过河南省学习文化模范会、洛阳地区劳模会,还多次获得过渑池县农业模范、林业模范、植棉模范、抗美援朝模范、爱国模范和拥军工作模范等光荣称号。1968年8月因病逝世。
姚庆堂五岁丧父,七岁开始给地主放牛羊,扛了22年长工,打了8年半短工,饱尝了旧社会的苦难。新中国建立后,他积极参加减租减息、反匪反霸斗争。土改中带头组织农会,斗地主、斗恶霸、分田地、大搞生产。1951年,他响应党中央"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积极带头送子女参军,并召开家庭会制订爱国公约。在他的带领下,上官庄群众以实际行动响应"捐献飞机大炮,支援抗美援朝"的号召。捐献小麦2900余斤。他的先进事迹曾受到记者采访并在河南画报1951年第5期上刊登了题为"姚庆堂是怎样订立和执行爱国公约的"彩色连环画。
姚庆堂吃尽了没有文化的苦头,所以在扫盲运动中,他积极上民校、夜校,并把土改中分得的土料板献给民校,做成课桌。因此群众赠给他锦旗一面,上 书"热心公共事业,各项工作先锋"12个大字。由于他勤学苦练,终于由一个文盲提高到能独立看报、写信、看文件,成了全县闻名的"学习文化模范"。1952年出席了河南省学习文化先-表大会,荣获锦旗一面。
1959年,他担任了马岭植棉试验场主任,带领农工深耕细作,合理密植,科学管理,使120亩棉花获得了好收成。《渑池日报》对此曾作过报道。
由于他处处听党的话,事事跟党走,凡党和政府的号召,他都坚决赞成,并乐意地说:"对对!对!",因此,"对!对!对!"成了他的代号,在渑池县广大群众中流传甚广,影响颇深。
展开全文
标签: 当代 三门峡市 三门渑池
输入文字:
上一组:杨焕周 [公元1935年-1962年]
下一组:郭丁山 [公元1911年-1973年]
相关信息
张化一 [公元1912年-2006年,开国大校]

张化一,1912年6月出生,河南省郾城县人。原名张高甫。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一)1931年,张化一参加宁都起义后被编入红军。历任红军团卫生队队长、军团医院所,张化一,开国大校,,张化一简介,郾城区人物

梁冠英 [公元1895年-1968年,民国时期西北军将领]

梁冠英(1895—1968),河南郾城人,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三期毕业。1913年投入西北军冯玉祥部当兵,1925年任国民军第1军2师5旅旅长,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1方面军第3军1师师长,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10,梁冠英,民国时期西北军将领,,梁冠英简介,郾城区人物

李曾志 [公元1894年-1942年,抗日名将]

在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县城西十公里的化身台寺旁,有一座高大的墓冢,那里安葬着国军一位师长,他是真正的抗日英雄,青天白日勋章获得者,抗战时期国民军68军143师少将师长李曾志。著名的冯玉祥郾城招兵,成就了吉鸿昌、梁关英、田金凯等著名,李曾志,抗日名将,,李曾志简介,郾城区人物

李文

李文,1922年生,原名李炳华,河南省郾城县人。1937年冬参加中共郾城县委秘密组建的巡回话剧团,开展抗日救国活动。1938年10月入三原县安吴堡青年训练班学习。194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七月剧社,李文,李文,李文简介,郾城区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