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名人 > 河南名人

马忠庆 [公元1921年-1951年]

时间:2021-09-22 分类: 河南 查看: 320

马忠庆,1921年10月21日生于山东省宋城县人和乡千军石村的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家中兄弟八人,下有三个妹妹,马忠庆在兄弟中排行老五。由于家境贫寒,马忠庆12岁时就给地主扛活。1943年,家乡战祸天灾不断,生活无法维持,马忠庆领着妻儿背井离乡闯关东,来到吉林省敦化县黄泥河三道泉子村安家落户。1946年8月,中共敦化县发动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奸清算斗争和土地改革运动,翻身农民有了自己的宝贵土地。为了保卫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1948年1月,马忠庆告别怀孕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毅然参加了吉东警备第二旅。
参军后,马忠庆作战勇敢顽强,荣立大功四次,12次负伤,1949年6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提升为班长。他先后参加过黑山阻击战、宜昌和重庆战役,以及湘西剿匪等战斗,转战东北、江南,在解放战争中屡建战功。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马忠庆随志愿军第四十七军入朝参战,任第一三九师四一五团一营一连三排七班班长。1951年8月18日,美军第十军、南朝鲜第一军依仗空军、炮兵和坦克的优势,向朝鲜人民军的防御阵地正面发起攻击。
为配合人民军作战,志愿军以一部分兵力,于9月5、6日,向对面敌阵地发动攻击。马忠庆所在的第七班担任了强攻3381高地的尖刀班任务。他带领尖刀班一直摸到距敌80米处,观察和收集情报。回来后,在党团员小组会和班务会上,大家认真研究了作战方案,并庄严宣誓:“3381高地就是一座铁山,也一定要打上去。”
9月6日晚进攻开始后,马忠庆率领全班迅速接近敌阵地,直到敌阵地铁丝网前,敌人发觉。还没等敌人做出反应,他们就以迅猛的动作和疏散的战斗队形,绕过敌人火力网,连续跳过两道铁丝网,在敌阵地上撕开了突破口,从侧后攻占了山梁,为主力部队迅速插向敌人心脏打通了胜利通道。此时,山顶上的敌人还依托工事用重机枪和自动枪负隅顽抗。马忠庆立即将全班分成两个战斗组冲向敌人。转盘枪组四个人边打边冲,压制敌人火力,马忠庆带领投弹组跑步冲锋,并大声喊:“同志们,别忘了咱们的宣誓,坚决打上3381高地,为祖国争光,为毛主席争光呀!”战士们呼喊着口号,以锐不可挡之势向山上冲去。共产党员杜立信右臂、左腿多处负伤,仍咬着牙端着转盘枪猛扫敌人。青年团员姜顺全头部负伤,他用一只手捂着伤口,另一只手不停地投掷手 。最后,马忠庆机智勇猛地冲到敌人工事前,用仅剩的一颗手 炸掉了敌人的重机枪,完全占领了山顶制高点。
安置好伤员,马忠庆率领其余的战友又从山顶上打下去,连续端掉敌七个隐蔽部,配合主力部队歼灭了敌人。这次战斗结束后,第七班荣立集体二等功,马忠庆荣立一等功,并升任第三排副排长。
美军夏季攻势被粉碎后,仍不甘心失败,于9月29日又发起了秋季攻势。10月4日,美军曾一度抢占了我军2872高地前沿阵地。马忠庆奉命带领七班趁敌立足未稳,发起反击。当他们杀上山顶的时候,敌人的机枪还没来得及架好,便吓得慌忙弃枪落荒而逃,吓傻的和跑得慢的,全部被歼灭在交通沟里。马忠庆等前后仅七分钟;就夺回了阵地。为了守住阵地,马忠庆当即决定以攻为守,继续追击逃敌,以打乱敌人的反扑部署,为后续部队争取时间。他对七班的战友们喊到:“我们决不能把已经夺回的阵地再让给敌人,我们必须把敌人消灭在阵地前沿,七班跟我来,追下去呀!”战士们高喊着“追呀”,用转盘枪猛烈扫射,逃敌成堆地倒在山坡上。他们踏着敌人的尸体不断追击,连续追过两个山头,到了第三个山头的山脚下。山上原先准备反扑的敌人,急忙架起四挺重机枪-射击。战士们利用每一个有利地形卧爬起,灵活前进,冲到离敌人20米处,用手 猛打。就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马忠庆壮烈牺牲。这时,我军后续部队赶上来,坚守住了高地。
志愿军政治部批准给马忠庆记特等功一次,并赠予“尖刀英雄”的光荣称号。
(金雄杰)
展开全文
标签: 近现代 商丘市 睢阳区
输入文字:
上一组:刘纡 [?-29年]
下一组:朱贯 [公元961年-1049年,睢阳五老]
相关信息
张化一 [公元1912年-2006年,开国大校]

张化一,1912年6月出生,河南省郾城县人。原名张高甫。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一)1931年,张化一参加宁都起义后被编入红军。历任红军团卫生队队长、军团医院所,张化一,开国大校,,张化一简介,郾城区人物

梁冠英 [公元1895年-1968年,民国时期西北军将领]

梁冠英(1895—1968),河南郾城人,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三期毕业。1913年投入西北军冯玉祥部当兵,1925年任国民军第1军2师5旅旅长,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1方面军第3军1师师长,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10,梁冠英,民国时期西北军将领,,梁冠英简介,郾城区人物

李曾志 [公元1894年-1942年,抗日名将]

在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县城西十公里的化身台寺旁,有一座高大的墓冢,那里安葬着国军一位师长,他是真正的抗日英雄,青天白日勋章获得者,抗战时期国民军68军143师少将师长李曾志。著名的冯玉祥郾城招兵,成就了吉鸿昌、梁关英、田金凯等著名,李曾志,抗日名将,,李曾志简介,郾城区人物

李文

李文,1922年生,原名李炳华,河南省郾城县人。1937年冬参加中共郾城县委秘密组建的巡回话剧团,开展抗日救国活动。1938年10月入三原县安吴堡青年训练班学习。194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七月剧社,李文,李文,李文简介,郾城区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