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名人 > 陕西名人

贾逵 [公元30年-101年,东汉著名经学家、天文学家]

时间:2021-09-21 分类: 陕西 查看: 416

贾逵(30~101年),字景伯,东汉学者,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父亲贾徽是西汉著名学者刘歆的学生,造诣颇深,著有《左氏条例》一书。贾逵在父亲的教诲下,自幼埋头读书,专注于五经(《易》、《尚书》、《诗》、《礼》、《春秋》)之间。20岁左右,他已能背诵五经正文和《左传》一书。后来,他终于继承父业,成为东汉时期古文经学的倡导者。
自汉武帝时起,人们对儒家经典的解释逐渐发展成一门学问——经学。西汉末年,经学分为今文、古文两大学派。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废止古文,倡导今文,贾逵却一直从事古文经学的研究。他把多年来研究的成果《左传解诂》、《国语解诂》献给汉明帝,以图步入仕途,但因当时古文经学没有地位,倍受到冷落。
当时,谶纬神学的空气弥漫朝廷,儒生们以此获取高官厚禄。贾逵在受到挫折以后也改变态度,把自己的学问与当权者的需要结合起来。他借故宫殿上落了五彩雀鸟,写了《神雀颂》一文,博得明帝欢心,被拜为郎(皇帝侍从),进入兰台,与当时的著名学者班固共事。汉章帝即位,“雅好文章”。建初元年(76),贾逵奉诏到白虎观、云台为章帝讲授《古文尚书》和《左传》。他利用朝廷尊信谶纬,说《左传》不但可以告诉人治国的道理,而且可以证明刘姓是帝尧的后裔。汉章帝非常赞许此说,赐500匹帛给贾逵做为奖赏。还下令让原来学习《公羊传》的20位高才生跟着贾逵学习《左传》。
贾逵治学以训诂为主,他十分重视用《尔雅》的释词方法来注释经籍。其次,他努力把各家学派观点综合起来研究,求同存异,消除门户之见。他撰写《尚书三家异同》,综录了欧阳、大小夏侯三家的观点;又撰写《齐鲁韩诗与毛诗异同》一书,综录了齐诗、韩诗、鲁诗、毛诗四派的观点;他还注释了不被当时学者重视的《周礼》一书,写了《周礼解诂》。建初八年(88),汉章帝在贾逵的影响下,诏令诸儒选高才门生教习《左传》、《谷梁传》、《古文尚书》、《毛诗》等。促使了不被今文学派承认的古籍开始在社会上流传。贾逵的这些努力,无疑促进了学术事业的发展,同时他还培养了一批古文经学的研究人员。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重要位置的《说文解字》,就是他的学生许慎所作。
贾逵一生著述达百万字,后世人称之为“通儒”。另外,他还是一位天文学家。他提出月球运行是不等速的,需要根据实测结果来校正历法。主张历法推算应以标志太阳运行轨道的黄道为依据,以黄道来计算日月运行。他的论述提出了历法以太阳回归为基准的观点,表达了阴阳合历,以阳为主的基本原理。这在当时确是一个杰出的创见。元和元年(84),贾逵在西汉浑天仪的基础上制造了黄道铜仪,由此可确定黄道宿度。后来的张衡就是根据贾逵的黄道铜仪制造出比较完善的浑天仪。
贾逵治学专心致志,废寝忘食。他很少替自己的生活着想,也不同权贵来往,致使家中贫寒,0病了无钱医治。汉章帝知道后派马防送钱给他,并对马防说:“此人没有人情门路,不予接济就会像伯夷、叔齐那样,非饿死不可。”汉和帝永元三年(91),贾逵被提拔为左中郎将,五年后又改任侍中、骑都尉,兼管宫中的图书典籍。永元十三年(101),因病去世。
展开全文
标签: 汉代 咸阳 城区渭城区
输入文字:
上一组:赵湡
下一组:武宏 [公元1923年-2017年]
相关信息
陈文华 [公元1910年-1935年,革命烈士]

陈文华(1910~1935),字春舫,又字浩卿,宁羌县大安金牛驿人。家庭地主。文华幼读私塾,1926年入大安县立第三高等学堂读书。当年,其长兄锦章由上海回乡度假,组织天足会、剪辫会等进步群众组织,文华是其活动骨干。锦章介绍其,陈文华,革命烈士,,陈文华简介,宁强县人物

王述绩 [公元1906年-1933年,革命烈士]

王述绩,又名王朴公,1906年出生于陕西省宁强县城关镇一个富豪之家。王述绩从小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和教育,树立了追求革命真理的远大理想。1923年他在宁强县读书时,由于反对学校徇私舞弊招聘教师,领导同学-而被学校开除。但他毫不妥,王述绩,革命烈士,,王述绩简介,宁强县人物

王兴 [公元1918年-2011年]

王兴,生于1918年7月8日,陕西省宁强县城关镇先锋村人。193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1月至1938年8月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二师宣传员;1938年9月至1943年3月八路军129师385旅770团分队长、组织干事;,王兴,王兴,王兴简介,宁强县人物

张建中 [公元1920年-2014年]

张建中,1920年12月生。陕西宁强县人,1935年1月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宣传员、勤务员、译电员、师政治部秘书、连指导员、连长、副营长、营长、副团长、志愿军司令部情报长、后勤部,张建中,张建中,张建中简介,宁强县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