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名人 > 陕西名人

韦彪 [?-89年]

时间:2021-09-21 分类: 陕西 查看: 369

韦彪(?―89年),字孟达,扶风平陵人,西汉丞相韦贤玄孙,东海太守韦弘曾孙,大司马韦赏之孙 ,东汉时期官员。韦彪见识广博,被称为儒学宗师。初举孝廉,官拜郎中,后因病免官。永平六年(63年),汉明帝任命他为谒者,后多次升任至魏郡太守。汉章帝继位后,历任左中郎将、长乐卫尉、奉车都尉、大鸿胪,受到的赏赐宠幸,如同皇帝亲戚一般。韦彪多次向朝廷提出治国良策,大多都得到采纳。永元元年(89年),韦彪去世,汉和帝下诏赏赐韦彪家很多财物。
宠如皇亲
韦彪十分孝顺,父母去世,伤心地守丧三年,不出草棚子的门。服丧期满,瘦得都变了样子,治疗了好几年才好。韦彪喜欢学问,见识广博,被称为儒学宗师。建武末年,韦彪被推举为孝廉,官拜郎中,后因病免官,又回乡教授学生。韦彪安贫乐道,淡泊功名,三辅地区的儒士无不敬仰他。
汉明帝刘庄听到韦彪的名气后,于永平六年(63年),召见并任命他为谒者,赐给他车马衣服,多次升迁后任魏郡太守。汉章帝刘炟继位,韦彪因病免官。受召担任左中郎将、长乐卫尉,多次提出治政建议,常以宽厚为宗旨。等到上 书请求告老回乡时,汉章帝任命他为奉车都尉,官阶为中二千石,受赏赐受宠幸,如同皇帝的亲戚一样。
随帝西巡
建初七年(82年),汉章帝巡视西部,任用韦彪暂以太常职位跟随,多次受到召见,询问他有关三辅的旧事,以及礼仪风俗。韦彪乘机建议说:“此次西上巡枧旧都,应追记汉高祖、汉宣帝时的功臣,嘉奖褒扬他们祖上的功劳,记载他们的子孙世系。”汉章帝采纳了他的建议。走到长安,汉章帝下令京兆尹、右扶风的地方官寻访萧何、霍光的后代。当时霍光没有后人,只封萧何的裔孙萧熊为郑侯。建初二年(77年)时已经封曹参的后人曹湛为平阳侯,所以这次不再封曹氏。于是赏赐韦彪许多钱物美食,让他回平陵上坟。回朝后担任大鸿胪。
采纳意见
当时议论政事的人有很多说各州郡封国推荐的人都不是依据功勋门第,所以太守不努力尽忠职守而政事渐渐荒疏,过错在于州郡。汉章帝命令把此事交朝廷大臣们商议。韦彪呈上建议说:“皇上的诏书,替百姓担忧,施恩选举,力求得到真正的人才。国家把选拔贤才作为紧要任务,贤才应以孝顺的行为为最重要。孔子说:‘伺候父母亲孝顺的人可以把这种孝顺转变成对国君的忠诚,因此寻找忠臣一定要到有孝子的人家。’大多人才能和品行少有能兼备的,因此孟公绰可以胜任赵、魏的家臣,却不能让他做滕、薛小国的大夫。忠孝的人,心地厚道;老练的官吏,心地刻薄。三代的官吏能正直的处事的原因,就在于有能使他们得到磨炼的办法。选拔官吏应当以才能品行为要素,不能单纯以功勋门第论。但选官吏最主要的,在于选太守。太守贤明,那么选举就能选拔到合适人才了。”汉章帝得深深接受了他的意见。
韦彪认为当时承接光武帝、汉明帝两位皇帝吏治之后,人们把官员的苛刻看做是能力,另外设官选人,不一定凭才能,乘着盛夏多冷天的反常现象,他上 书劝谏说:“我听说政策教化的根本,一定要顺应阴阳。我看立夏以来,应热而冷,大概是因为刑罚苛刻急迫,郡国不依节令处理政事所导致的。农民急着要忙农事而苛刻的官吏耽误农时,税赋徭役应按常规微调而贪婪的官吏盘剥百姓钱财,这是百姓的大难。想要实现百姓所急需的政策,就应当首先消除他们的大难。天下的关键,在于尚书,尚书的人选,怎能不重视?而近来多从郎官中越级提拔升任尚书,虽然这些人通晓法律条文,擅长问答,但小小的聪明,多数没有什么大能耐。应挑选曾任州县长官又一向有名望的人,这种人虽然动作迟缓,常有不及前一种人的地方,但他们一心为公,严守职责。现在选用人才应以上林啬夫应对迅捷为教训,而多考虑绛侯迟钝的功劳。先前楚国诉讼大兴,所以设置令史来协助郎官,但其中大多是小人,喜欢做耍奸图利的事。如今政令力求简明,令史可以全部罢除。另外谏议的职位,应当起用公平正直的人,多才又忠诚,对朝政有帮助的。现在有时从受召试用的人中任用谏议大夫。另外御史放外任,动辄任州郡太守。都应当公正地选拔任职人,拿建议与政绩来要求他们。那些二千石管理政事即使时间长了,但被官吏百姓们认为是合适的,应增加他们的俸禄并给予重赏,不要随便调动他们。希望皇上留意。”奏疏呈上去,汉章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辞官去世
元和二年(85年)春天,汉章帝到东方巡视,以韦彪为代理司徒跟随前往。回朝后,韦彪因病请求退休,汉章帝派小黄门、太医慰问他的病情,赐给他食物。韦彪最终病情加重。章和二年(88年)夏天,汉章帝派谒者赐给他诏书说:“韦彪以将相的后裔,修身谨行,出自州里,在朝多年。身染重病,接连上 书请求退职。君年事已高,不能再加委任,怕官事繁琐,对身体更有损害。交上大鸿胪官印吧。派太子舍人去中臧府,接受赏钱二十万。”永元元年(89年),韦彪去世,汉和帝刘肇下诏书给尚书:“前任大鸿胪韦彪,做官时没有过失,正想继续任用,突然去世。赐钱二十万,布一百匹,谷物三千斛。”
韦彪清廉节俭,喜欢施舍,把俸禄与赏赐品分给同宗族的人,家中没有节余的钱财。
个人作品
韦彪著有《韦卿子》十二篇。
展开全文
标签: 汉代 咸阳 杨凌
输入文字:
上一组:鲁恭 [公元32年-112年]
下一组:何敞
相关信息
陈文华 [公元1910年-1935年,革命烈士]

陈文华(1910~1935),字春舫,又字浩卿,宁羌县大安金牛驿人。家庭地主。文华幼读私塾,1926年入大安县立第三高等学堂读书。当年,其长兄锦章由上海回乡度假,组织天足会、剪辫会等进步群众组织,文华是其活动骨干。锦章介绍其,陈文华,革命烈士,,陈文华简介,宁强县人物

王述绩 [公元1906年-1933年,革命烈士]

王述绩,又名王朴公,1906年出生于陕西省宁强县城关镇一个富豪之家。王述绩从小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和教育,树立了追求革命真理的远大理想。1923年他在宁强县读书时,由于反对学校徇私舞弊招聘教师,领导同学-而被学校开除。但他毫不妥,王述绩,革命烈士,,王述绩简介,宁强县人物

王兴 [公元1918年-2011年]

王兴,生于1918年7月8日,陕西省宁强县城关镇先锋村人。193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1月至1938年8月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二师宣传员;1938年9月至1943年3月八路军129师385旅770团分队长、组织干事;,王兴,王兴,王兴简介,宁强县人物

张建中 [公元1920年-2014年]

张建中,1920年12月生。陕西宁强县人,1935年1月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宣传员、勤务员、译电员、师政治部秘书、连指导员、连长、副营长、营长、副团长、志愿军司令部情报长、后勤部,张建中,张建中,张建中简介,宁强县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