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名人 > 福建名人

王贯

时间:2021-09-21 分类: 福建 查看: 254

王贯,原名王道宣,字一之。武平县平川镇东门坝人。民国4年(1915年)出生。在梅县乐育中学念高中时,是学生会康乐股长,经常组织演出,宣传抗日救国。不久,考入广州国立中山大学医学院。四年级时,目睹半壁河山被日寇侵占,毅然投笔从戎,报考飞行员。到印度新德里盟军基地接受训练,不幸腿部受伤而回国。回国后因中山大学迁离广州无法回校读书,只好转学四川宜宾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继续学习。抗战胜利后,王贯随同济大学迁回上海,任上海被服总厂附属医院住院总医师,并继续读寄生虫研究生。
1952年,王贯研究生毕业,被派到江苏医学院任寄生虫学讲师。不久,受命筹建浙江省疟疾防治站。王贯提出那里的疟疾最严重,疟疾防治站建在那里。经过实地调查,他发现青田县船岸区高湖乡疟疾严重流行,人们面黄肌瘦,又缺医少药。这里山路崎岖,渡水无桥,当时尚有残余土匪出没。王贯克服重重困难硬是把疟疾防治站建在这个贫困山区。建站后,他带领20多位青年医务人员,不分昼夜为人民治病,并在实践中分析研究,总结经验。经过3年努力,终于摸索出“综合管理传染病原并辅以灭蚊防治的综合措施”,控制和扑灭了青田高湖乡高疟区的疟疾,这一成果引起中央卫生部的重视。全国防疟骨干训练班全体学员到青田实习,热河、浙江等省、地、县的防疟培训班也搬到青田办。青田的灭蚊抗疟经验推广到全国各地,有力地促进各地的防治疟疾工作。
1955年,王贯将防治站搬到舟山群岛定海县,进行无蚊实验区的研究,定海的海岛气候和地理条件适合蚊子繁殖,蚊子很多。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等蚊传染病也很流行。王贯带领全站人员解剖了几千只蚊子,掌握海岛上蚊种及其生态习性,并亲自查看地形划出45平方公里为实验区。经过反复研究,总结出一套有效的、经济的、切实可行的简易灭蚊方法。第二年七月,浙江省研究、防疫部门到实验区检查测试表明,对照区的蚊子密度为实验区的10.29~31.59倍,其中牛栏里的蚊子比实验区高出66倍。实验区夏天睡觉可不挂蚊帐,居民蚊传疾病发病率下降94.3%。王贯大胆的设想得到实现。这一年,王贯被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和省政协会议列为特邀代表参加会议。
1956年冬,王贯又将定海的无蚊实验区经验用于最大的渔港——浙江沈家门镇,在那里进行灭蚊工作。沈家门渔讯季节人口10多万,是海上交通要道,又是渔业加工区,蚊子密度很大。经过大面积灭蚊,又经以后每年的努力,至今近30年仍保持基本无蚊子。1957年,王贯荣获中央爱委会颁发的奖状。1958年,国务院和中央卫生部又给王贯颁发了奖状和金质奖章。
王贯有高度责任感,以严谨认真态度对待科学,从不人云亦云。每次临床诊病都首先查清病人的病情、体质,参考各种资料,定出方案,亲自执行,从未发生过医疗事故。1958年湖南常德县介绍中药贯众汤治钩虫,有效率达83%,而且可以化虫为水。王贯不轻信,他在小范围内亲自进行试用。实验结果表明,贯众汤没有驱钩虫作用,“化虫为水”更是无稽之谈,使用海群生治疗丝虫病疗效倒是很好,但有使病人发高烧的副作用。王贯经过反复试验对比,提出了微量递增海群生治疗丝虫病的有效方法,这一成果很快在各地推广开来。王贯经常对医务人员说:“一个临床医师开一张处方能治好一个病人;而防治医师是开大处方的,一张处方能治好成千上万人的病,但要开好这张处方不容易。能否开好这张处方取决于你掌握科学知识的程度”。从1953年至1963年,王贯在全国省级医学刊物上发表了10多篇重要科学论文。
1966年“0”开始不久,王贯被当成“走资派”、“臭知识分子”、“ 学术权威”关进“牛棚”,开始他不理解,大声叫嚷:“王贯无罪!王贯年年月月下乡,何罪之有”!换来的是拳棒交加。祸不单行,在双抢劳动中,王贯折断了手骨。因得不到及时治疗和矫正,臂部腿部的肌肉都萎缩了。王贯的身体越来越差,于是他违愿地申请退休。1976年11月他的退休申请被批准,他含泪苦笑,离开他心爱的寄生虫防治岗位。
不久,王贯得到平反,在浙江医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任顾问。晚年他常回武平老家,为家乡父老治病,为医务人员授课,受到家乡人民的好评。1986年病逝于浙江,终年71岁。
展开全文
标签: 当代 龙岩市 武平
输入文字:
上一组:赖其芳
下一组:钟贵
相关信息
李儒新

李儒新,光学专家。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1969年10月出生于福建省建瓯市,籍贯福建建瓯。1990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精密仪器系光电子技术专业,1995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获博,李儒新,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儒新简介,建瓯人物

林金泉 [公元1937年-2006年]

林金泉同志生平(1937-2006)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原邮电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林金泉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6年1月26日16时15分在广州逝世,享年69岁。林金泉同志是福建省建瓯县人,1937,林金泉,林金泉,林金泉简介,建瓯人物

黄承衍 [公元1914年-1984年]

黄承衍,原名火根,民国3年(1914年)7月出生于宁化县淮土乡沙灯下村。11~16岁替地主放牛、当长工,后又学打铁两年。民国20年11月,黄承衍参加淮土游击队,同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游击队编入红军二十二师,他当师部通信员,黄承衍,淮土乡沙灯下村,黄承衍简介,宁化人物

雷鸣 [公元1914年-1963年]

雷鸣,原名雷必发,参加红军后改今名,民国3年(1914年)11月出生在宁化县城郊乡连屋曹家屋村一个贫农家庭。父亲早死,为生活所迫,母亲招赘江西省宁都人氏兴作老为夫。后由兴作老领着他母子二人迁回宁都居住。雷鸣17岁参加红军。开始,雷鸣,雷鸣,雷鸣简介,宁化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