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名人 > 广东名人

潘克 [公元1917年-1975年]

时间:2021-09-21 分类: 广东 查看: 463

潘克(1917—1975),号伯周,新丰县沙田镇天中村人。出身于农商家庭,14岁考入广州中山大学附中,在校广交学友,与同学创办《持平日报》和《国民新闻》等刊物。毕业后升入广州大学,攻读政治系。1938年,抗日烽火燃及全国,潘学业未满即投笔从戎,参加国民革命军暂编第二军任特别党部干事,随后分别任过连、营、团部指导员、教导员等职。广州沦陷后,在韶关设立战时省会,广州市各大专院校纷纷北迁韶关,广州大学也同时在韶关复课。1940年秋,潘为求学业有成,从部队返回广州大学四年级复读。为克服家庭经济困难,即半工半读,最终完成了大学学业。
毕业后,经乡绅推荐、国民党新丰县长陈淦邀请,潘克回到县立第三中学(今沙田中学)任校长。为筹建新校舍,在潘楚卿等几位乡绅的积极协助下,一面抓教学,一面筹集建校经费,终于使新校舍落成竣工。此后,潘亲自到广州聘请教师。当时任教的有梅凯(又名梅日新,解放后任广州市政协副主席)、许南平(解放后在中央文化部工作)、卢莹(女,解放后任《中国电影》杂志主编)及吴焰(女)等老师,均是高材生。他为三中的筹建与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1944年,潘克当选县参议员,后任国民党新丰县党部书记长。1945年,当选为省参议员。1947年,当选为中国“国民代表大会”代表。1948年,出席南京“国民代表大会”,并选为核心代表,在会上作题为《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发言。后得到南京-参军长薛岳的器重,被任命为-秘书。1949年春,随国民党广东省主席薛岳回广州任省政府参事,兼省党部组训处、宣传处处长和《中央日报》社社长等职。1949年秋,广州解放前夕,随薛岳往海南,任防卫总司令部政工处少将处长,并负责《中央日报》的复刊工作。后随国民党部队转移台湾,续任“国大”代表、台北县党部委员、台湾省监察委员、中央-督导委员、中华民国杂志协会理事兼台北广东同乡会理事等职。1975年5月23日,病逝于台湾。晚年著有《华侨英杰素描》、《总行之技术》与《海外八月行》等书。
来源:新丰县史志办
展开全文
标签: 当代 韶关市 丰县新丰县
输入文字:
上一组:潘学吟 [公元1895年-1930年]
下一组:李震 [公元1914年-2004年]
相关信息
桑岭

桑岭男,汉族,1981年2月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国家卫健委抗击新冠肺炎专家救援队成员。作为钟南山院士团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核心成员之一、广东支援湖北的第一名医生,毅然奔,桑岭,桑岭,桑岭简介,越秀区人物

许衡 [公元1910年-1990年]

许衡(1910~1990),不到10岁,便人厨当杂工,先后随胳怀、区恩、毕桂等名厨学艺。21岁,便当师傅,先后在陆羽居、八景、新奇亭、南国、矿泉宾馆等店主理厨政。他在从事厨艺工作的过程中,一方面研究烹饪技艺,一方面自学文化。5,许衡,许衡,许衡简介,越秀区人物

萨旭云 [公元1900年-1943年]

萨旭云(1900~1943),回族,原名汝,参加革命后,改为旭云、薛南。家住小北马庄(今属越秀区)。萨的家境清贫,只读过3年书,随父母种植瓜菜,并在小北直街设摊摆卖,以维持全家生活。萨旭云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加人广州市瓜菜工,萨旭云,回族,萨旭云简介,越秀区人物

郭梅峰 [公元1879年-1970年]

郭梅峰(1879~1970),别名芬,原籍江西省新城,祖辈于清同治年间来广州定居。其祖父和父亲俱行医。父亲郭慎初常言“富贵非吾愿,欲求济世,必须行医”,遂将医学心得传授于梅峰,并令梅峰拜师于张惠农老医师门下。郭梅峰刻苦钻研仲景,郭梅峰,郭梅峰,郭梅峰简介,越秀区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