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物名人 > 浙江人物 > 正文

周柏年 [公元1880年-1933年]

周柏年(1880 -1933) 原名周延龄,一名周觉,字君鹤,吴兴(现浙江湖州)南浔人。祖父周昌大与叔祖周昌炽开设周申泰丝行起家,父庆贤是个书生,植学深厚,曾充任江南乡试同考官。周柏年光绪二十五年(1899)中秀才,但已接受新思潮,20岁东渡日本,追求维新,结识孙中山,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参加中国革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
光绪三十四年(1908)与陈英士同年回国,在上海从事革命活动。周柏年往来于上海、香港和广州之间,与胡汉民、汪精卫、蔡元培、宋教仁、廖仲凯、于右任、张继等联络。陈英士往来于浙江、北京、天津、安庆等地,联络会党,组织武装力量。辛亥革命前夕,为加强同盟会组织,张静江受孙中山之命,于宣统二年(1910)从巴黎回上海,在马霍路德福里成立同盟会中部总会,陈英士任会长。上海设支部,并成立文化团体“世界社”为革命党联络点,由周负责。他下面有两个得力人员,一是徐崇,后来曾任南京国民政府印铸局局长;另一是何浏生,后改名何思敬,共产党员,解放后为中国人民大学著名教授。周柏年是陈英士攻打制造局,光复上海的重要助手,为张贴革命文告须要盖上大印,周嘱他的下属盐城人底奇峰秘密镌刻这颗大印。上海光复后成立军政府,陈英士任都督,曾委予要职,周柏年坚辞不就,担任同盟会上海支部评议员兼常务议员,后任《民权报》驻北京代表。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权,阴谋复辟,镇压南方反袁活动,民国2年(1913)暗杀了宋教仁。周拥护孙中山号召“二次革命”声讨袁世凯,支持陈英士任讨袁军总司令。1916年袁世凯急于洪宪称帝,又暗杀了陈英士,并恫吓反对派。周--日本,直至袁世凯称帝失败病死,才返回上海。
民国13年(1924),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国民党,第一次国共合作,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周当选中央委员。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周任监察委员。1926年1月,国民党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清算-派反党活动,坚持贯彻孙中山的三大政策。自从孙中山实行联俄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改组国民党后,苏联派鲍罗廷和加仑到广州革命政府担任政治和军事顾问,共产党的力量逐渐壮大,蒋介石感到难于应付,电促张静江南下去广东。张静江邀周柏年、朱家骅与何思敬一同南下。周出任中央政治会议秘书长,主持日常工作,并参加国民党革命军出师北伐。
周柏年秉性刚正不阿,在工作中,他对蒋介石深感不满,托病辞去中常会秘书长职务,去莫干山疗养,不问政治。蒋介石建都南京后,于右任为-院长,坚邀周出任监察委员。周对军阀深恶痛疾,1930年大胆弹劾了安徽省政府主席刘珍年,曾轰动全国。1925年夏在故乡休养期间,他支持上海回乡的圣约翰大学生创办南浔中学,主动担任了南浔中学校董。1930年他为改良蚕桑,在南浔倡议筹设裕群制种场于南喜兜。平时性喜文墨,善诗亦精于书法,笔名常用周觉。
民国22年(1933)病逝于南京,终年54岁。

浙江人物名人相关

浙江人物名人推荐

浙江人物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