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物名人 > 安徽人物 > 正文

张贻侗 [公元1890年-1950年,著名化学家、教育家]

张贻侗(1890-1950),字小涵,安徽全椒袁家湾人。张贻惠胞弟。著名化学家、教育家。
清光绪十六年(1890)生。早年留学英国伦敦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教授,北平师范大学理学院化学系系主任。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师范大学与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三校迁来陕西,合并成立西安临时大学,张随校迁徙,仍任化学系教授。
1938年3月,侵华日军占领临汾,进犯晋南,潼关告急;加上国民政府害怕西安临大变成“陕北公学第二”,遂以“关心师生安全”为借口,强令西安临时大学迁往陕南,并于4月3日更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张贻侗再次随校搬迁,任西北联大文理学院化学系教授,驻城固考院。
1939年8月,西北联大在先后分出工、农、医、师范四个学院独立设校之后,更名为国立西北大学。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次年5月,学校迁回西安后,张贻侗一直在西北大学任教。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西北大学教务长、校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陕西分会理事长。
1950年逝世,享年60岁。
张贻侗专长物理化学,并对理论化学、高等理论化学、化学热力学、电化学、定量分析化学、高等无机化学等有颇深研究。发表的《 问题》《偶极矩与分子结构》等论文,极受学界重视。临终前译注的《理论化学大纲》,受到国内著名学者称赞,说其“质量之佳,时人莫及”。
其弟张贻志,宣统三年(1911)8月,庚子赔款第三批留美学生。先入美国波士顿麻省理工学院,获化工学士学位;又进哥伦比亚大学习工商管理,获经济学硕士学位。留美期间,在波士顿的中国留学生曾组织“国防会”,张贻志任会长;1919年回国。任芜湖海关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定居香港,为著名经济学家。
其家族宗祠在全椒袁家湾老街积玉桥、仙鹤楼附近。宗祠为庙堂式房屋,门前一对石狮子,门额上石刻“张氏宗祠”四个金字,两扇黑漆大门,门上刻一副红对联:
祖训传家惟百忍;儿曹留学遍三洲。
上联是说张氏以百忍传家,下联是指张贻惠、张贻侗、张贻志三兄弟留学亚、欧、美三洲。

安徽人物名人相关

安徽人物名人推荐

安徽人物排行榜